诺贝尔和平奖还没揭晓,挪威却先陷入两难,给特朗普颁奖,会毁了诺奖的公信力,不给又怕这个 “睚眦必报” 的美国总统掀翻贸易桌,知情人士透露,挪威极有可能选择最无奈的一条路,让奖项空置!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的揭晓时刻即将到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个由五位评审委员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身上。 虽然诺贝尔奖本身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但今年的和平奖,却让挪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否会成为今年的获奖者。 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之梦,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烈。 在他看来,自己无疑是最有资格的和平奖得主,想想看,他在任期间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挑起了贸易战争,还不止一次公开威胁动用武力。 不过,特朗普显然不这么看,他坚持认为,自己已经为世界带来了和平——尤其是他在中东地区的“成就”,包括推动以色列与阿联酋等国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以及他力图结束多场冲突的努力。 他甚至声称自己结束了七场战争,想必他认为自己的一系列“强硬外交”举措完全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的标准。 但问题在于,诺贝尔和平奖向来不是为了奖励这些“头脑风暴式”的短期外交成就。 它更看重的是那些持久而深远的和平努力,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友好的长期行动。 特朗普的做法,恰恰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比如说,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抛弃全球贸易规则,宣布对盟友加征关税,甚至威胁要占领格林兰岛,这些行动更像是往和平的大门里添柴火,而不是带来和平的火光。 与此同时,特朗普这股强烈的“和平奖情结”也让挪威陷入了两难。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那个看似不太起眼的五人小组,现在成了国际舆论的焦点。 给特朗普颁奖,简直就是在挑战诺贝尔和平奖的公信力。 毕竟,特朗普与诺贝尔奖的精神相距甚远,更不用说,2018年曾发生过有人盗用他人身份为特朗普提名诺奖的丑闻,若这次在压力下妥协授奖,那无疑会为“诺贝尔奖政治化”提供充足的证据,彻底葬送它多年来积累的声誉。 然而,拒绝授奖,挪威又怕惹上麻烦,特朗普的威慑力可是非同小可,他不仅已经把关税威胁抛到桌面上,甚至在外交上明确表示,如果诺贝尔委员会不给他奖,挪威将面临“外交后果”。 美国与挪威的贸易关系,已经因为特朗普在贸易政策上的高压手段而紧张到极点。 如果此时挪威选择拒绝,特朗普可能会展开报复,直接影响到挪威的经济利益,这让诺贝尔委员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据说,挪威甚至考虑过让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空缺,索性不给任何人。 这么做似乎是最“聪明”的选择——既避免了直接惹恼特朗普,也保住了诺贝尔奖的尊严。 毕竟,空缺并非没有先例。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也曾因没有合适的候选人或特殊背景下的国际局势,导致奖项空缺。 如果真是如此,挪威无疑会巧妙地通过这一方式,传递出自己“绝不妥协”的态度。 可是,空缺奖项的做法同样充满风险,这会让诺贝尔奖的公信力遭到质疑,甚至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更糟糕的是,如果其他大国看到挪威因政治压力而放弃颁奖,可能会跟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诺贝尔奖的政治化。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争取并非完全徒劳,在美国,尤其是共和党圈子里,支持他获奖的声音并不少。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公开表示,特朗普在中东的和平努力值得肯定。 特朗普自己也没闲着,他打电话给挪威的财政部长,顺便提起了诺贝尔奖的事,暗示如果不授奖,对美挪关系将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国务卿和其他官员也在背后游说欧洲国家,支持特朗普获奖。 但问题是,特朗普没有资格参与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角逐,提名的截止日期是1月31日,而特朗普上任仅仅10天后就错过了这一时限。 虽然特朗普身边的支持者在此后纷纷表态,甚至提出为他提名诺奖,但这些提名都未能进入2025年的评选流程。 这意味着,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梦,要么得等到2026年,要么完全成空谈。 不过,特朗普似乎并不急于放弃。他早早地展开了“外交攻势”,通过各种途径为自己加分。 特朗普的这种行为,也暴露了当前诺贝尔和平奖评选中,背后强烈的政治角力。 这种情况让人不得不反思,诺贝尔和平奖是否已经逐渐被大国政治所绑架,成为了国际博弈的战场。 如果是这样,那诺贝尔奖的初心,可能真的会受到威胁。 因此,尽管特朗普的和平奖梦想看似遥不可及,但他的坚持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两难选择,已经为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注入了许多戏剧性。 对此大家怎么看?特朗普真的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