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就在刚刚! 特朗普突然宣布 10月10日,普京突然宣布把精心筹备半年的首届俄罗

就在刚刚! 特朗普突然宣布 10月10日,普京突然宣布把精心筹备半年的首届俄罗斯-阿拉伯峰会按下暂停键,原定的15日莫斯科大聚会被无限期推迟,官方理由是加沙停火进入实操,阿拉伯老大们抽不开身。(央视新闻) 这次峰会堪称俄罗斯近年最重要的外交攻势。据俄外交部泄露的议程草案,普京计划与沙特、阿联酋、埃及等13个阿拉伯国家签署20项合作协议,核心是构建"能源-安全-金融"三位一体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售大单——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准备向沙特出口S-500防空系统,这将是该武器首次出国服役。 更关键的是金融安全网设计,俄罗斯央行拟与海湾国家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允许用卢布直接购买石油。 这种安排既能规避SWIFT制裁,又能为俄乌战争提供资金通道。阿拉伯投资银行预估,该机制可为俄罗斯每年带来300亿美元流动资金。 促使峰会推迟的直接原因,是10月9日哈马斯突然接受埃及调停的72小时停火协议。这个时间点打乱阿拉伯领导人的行程安排:沙特王储穆罕默德需要协调欧佩克+产量政策以稳定油价;阿联酋总统扎耶德要主持海湾合作委员会紧急会议;埃及总统塞西则亲自督导西奈半岛的停火监督机制。 更深刻的是政治重心转移。阿拉伯国家发现,在巴以冲突升温的敏感时刻,高调访问莫斯科可能引发美国不满。特别是沙特正与美国政府谈判安全保障条约,此时需要展现"战略平衡"。这种微妙心态使部分阿拉伯国家以"日程冲突"为由婉拒赴会。 阿拉伯国家内部对俄态度出现分化。卡塔尔仍坚持与俄罗斯保持距离,因其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存在深度军事合作;阿曼则担心过度亲俄可能影响其作为地区调解人的中立地位;就连传统亲俄的阿尔及利亚,也因国内亲西方势力压力而态度犹豫。 中国对此次峰会推迟保持谨慎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理解各方日程安排",但强调支持多边合作。这种表态反映中国在中俄关系与中东利益间的平衡:既不希望俄罗斯过度壮大,也不乐见美国完全掌控中东。 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正值关键阶段,任何地缘政治变动都可能影响谈判进程。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达2300亿美元,这种经济利益需要稳定环境。 未获邀请的伊朗成为峰会潜在搅局者。伊朗革命卫队威胁称,若海湾国家与俄罗斯达成安全协议,将视作"敌对行为"。这种威胁迫使阿联酋等国重新评估与俄罗斯军事合作的代价。 更敏感的是也门问题,沙特需要伊朗配合解决胡塞武装问题,此时刺激伊朗可能影响也门和平进程。这种复杂的地缘关联,使阿拉伯国家在对俄关系上必须多线权衡。 推迟峰会最直接的影响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原本计划通过峰会推动"天然气欧佩克"构想,与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天然气生产国协调出口政策。现在这个计划搁浅,使俄罗斯难以应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竞争。 阿拉伯国家也面临两难:与俄罗斯走得太近可能触发美国《反欧佩克法案》,该法案允许美国起诉操纵油价的国家。沙特财政部预估,若该法案实施,沙特在美资产可能面临300亿美元索赔风险。 军事合作的现实障碍 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面临技术瓶颈。因法国拒绝提供热成像仪核心部件,俄罗斯向埃及出口的"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性能大幅缩水。这种技术依赖使阿拉伯国家担忧,西方制裁可能影响俄制武器战斗力。 更严峻的是兼容性问题,沙特军队的美式装备体系与俄制武器难以整合,去年试用的S-400系统就因与现有指挥系统不兼容而被迫封存。这种系统性障碍不是短期峰会能够解决。 峰会虽推迟但未取消,俄外交部表示"将在适当时候重启"。关键时间窗口是2026年1月,届时美国大选结果明朗,巴以冲突可能进入新阶段。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评估,若特朗普胜选,阿拉伯国家可能更积极靠拢俄罗斯。 但变数在于乌克兰战场,如果俄军能在冬季攻势中取得突破,俄罗斯的中东外交将获得更强底气。否则,阿拉伯国家可能继续采取观望态度。 当前局面与1973年石油危机时有相似之处:都是大国博弈与地区冲突交织。但关键差异在于,当时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如今却因各自利益难以形成统一阵线。这种分化使俄罗斯难以复制苏联时期的中东影响力。 更近的教训是2015年叙利亚危机,俄罗斯当时通过军事介入赢得中东话语权,但过度扩张也导致资源分散。这种历史经验使普京在新一轮中东博弈中更谨慎。 峰会推迟看似是日程冲突,实则是大国中东影响力的晴雨表。当阿拉伯领导人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犹豫时,反映的不仅是地缘选择,更是对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度观望。 普京的阿拉伯棋局虽暂停,但俄罗斯、美国、中国和地区力量在中东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新阶段。这场延迟的峰会,可能成为未来中东格局演变的重要转折点。 信息来源:俄罗斯总统与伊拉克总理通电话 讨论俄罗斯-阿拉伯峰会延期事宜 环球网2025-10-10 06:3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