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总理的警卫员孙吉树说,周总理看到警卫班在练擒拿时,常常为他们矫正动作,高兴时还会为他们打一套八卦掌,周总理会拳术,曾使用过僧格林沁的战刀“僧王刀”,他的师傅更是不简单,就是当时名震京津地区,被人们誉为“北方大侠”的韩慕侠。[无辜笑]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考入南开学校,当时他的名字叫周翔宇,身体瘦弱,经常生病,校长张伯苓提倡文武并重,专门聘请了天津武术名家韩慕侠在校内教授武术课程。 韩慕侠在天津开设精武会,教授八卦掌、形意拳等传统武术,1901年他曾在天津法租界与俄国摔跤手康泰尔比武并获胜,此后在当地颇有名气,周恩来开始跟他学习基本功和八卦掌。 练武很辛苦,每天清晨五点就要起床练功,周恩来从不缺席,扎马步、踢腿、走圈,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韩慕侠注意到这个学生特别能吃苦,动作标准,从不偷懒。 韩慕侠收藏着一把特殊的腰刀,刀鞘是鲨鱼皮制成,上面有梅花纹饰,这把刀原来属于清朝僧格林沁亲王,后来几经辗转到了他手里,平时他不让人随便碰,但破例借给周恩来练习刀法。 从1913年到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读书的四年里,持续跟随韩慕侠习武,除了八卦掌,他还学习了形意拳和器械,这些训练不仅强健了体魄,也磨练了意志。 1917年9月周恩来决定赴日本求学,临行前韩慕侠专门送行,还资助了部分旅费,师生两人从此分别,但彼此一直保持联系。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天津也爆发了大规模学生游行,韩慕侠多次带领精武会的学员上街,保护游行学生的安全,并与警方交涉释放被捕学生,他认为学生爱国有理,应该支持。 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韩慕侠被聘为军校的国术教官,两人在广州又有了一段共事时光,经常探讨时局和教学。 韩慕侠的女儿韩小侠回忆,小时候她常在武馆玩耍,周恩来从不嫌她碍事,还教她唱歌、走八卦步,这份情谊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还专门安排韩家人的工作和生活。 建国后周恩来依然保持着练武的习惯,他的警卫员孙吉树在回忆录中记载,1950年代周总理看到警卫班练习擒拿格斗时,会亲自示范纠正动作,有时还会打一套八卦掌。 这些武术基础训练给周恩来带来了终身受益的体魄,即使在繁重的工作中,他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据统计他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常人。 1960年代韩慕侠在天津去世,周恩来专门派人送去花圈,并安排韩家后人的生活,师生情谊跨越了半个世纪,始终未曾断绝。 周恩来学武的这段经历,体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文武兼修的教育理念,当时不少学校都开设武术课,认为强健体魄是救国的基础,南开学校的体育课程就包括武术、体操、球类等多个项目。 韩慕侠在天津开设的精武会,培养了数千名学员,除了周恩来,还有许多学生后来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务实的武术教育,正是近代中国体育救国思潮的一个缩影。 网友们各抒己见: “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周总理还有这么‘硬核’的一面!不光外交场上叱咤风云,武术功底也这么深厚,这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啊!” “看完心里暖暖的,韩慕侠大师不仅教功夫,更资助周总理求学,这种师徒情谊超越了武术本身,是真正的伯乐识马、为国育才。” “细节最打动我!周总理陪师父的小女儿玩,还说‘你长个儿,我长劲’,这么伟大的人物却如此温柔有耐心,瞬间感觉他更亲切了。”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那个年代的青年,寻求救国之路,强身健体只为磨砺意志,对比现在,意义深远!” “从一把‘僧王刀’看出的是信任和传承,韩大师没看错人,周总理用一生践行了他们的理想,这种故事应该多讲给年轻人听。” 您认为,周总理的武术经历对他日后卓越的革命生涯产生了哪些独特的影响?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