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朝和准噶尔这场百年战争,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从康熙到乾隆,整整三代皇帝都在跟这个对手较劲,最后用了七十年才算彻底解决。 准噶尔这个政权,很多人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游牧部落,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是西蒙古卫拉特人建立起来的帝国,地盘横跨新疆、青海、西藏,一直延伸到中亚好几个地方,手底下管着几百万人口,军队规模达到三十万。 更厉害的是,他们不是那种靠马背上打仗的松散联盟,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俄国人都得主动派使团来套近乎。 康熙碰上的第一个硬茬就是噶尔丹,这人野心大得很,带着骑兵一路打到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地方,吓得康熙不得不亲自带兵出征。 当时清军动员了十万人,还拉上两千门大炮,打了好几仗才把噶尔丹赶回去,乌兰布通那一战,康熙的舅舅佟国纲都战死了,可见打得有多惨烈。 后来在昭莫多又是一场硬仗,噶尔丹最后走投无路喝毒药死了,但准噶尔的根基还在,到了雍正那会儿,准噶尔又闹腾起来,还一度占了西藏的拉萨。 年羹尧带兵打了三年才把西藏夺回来,可还是没能彻底打进准噶尔老窝,更糟糕的是,和通泊那一仗清军被埋伏,一下子折损了一万五千精兵,这在清军入关以后都算是少见的大败。 雍正最后也没辙,只能跟准噶尔签和约,以杭爱山为界,双方歇歇手,这一拖就是几十年,等乾隆接手的时候,清朝已经为这事儿投进去五十多万兵力。 花掉一亿多两银子,相当于国家三年的财政收入都砸进去了,乾隆其实运气不错,准噶尔那边闹瘟疫,人口和军队都大减,加上首领死后几个继承人争权夺利,乱成一锅粥。 乾隆看准时机,在1755年派兵打过去,这次他用了个准噶尔的叛徒阿睦尔撒纳当向导,两路大军只用了一百天就拿下伊犁,活捉了当时的汗王达瓦齐。 乾隆本来打算把准噶尔拆成几块,让他们互相牵制,还答应封阿睦尔撒纳当准噶尔汗,结果这家伙不满足,知道乾隆想削弱自己,干脆反了,带人突袭清军营地,杀了五百多人。 这一下把乾隆彻底惹毛了,加上之前康熙雍正两朝招抚了好几回,准噶尔总是反反复复,朝廷的耐心早就磨光了,乾隆直接下了狠手,给将领们发密令。 要求把准噶尔的成年男子全部杀掉,妇女儿童分给各部落当奴隶,接下来就是系统性的清剿,清军在各地围杀准噶尔人,一次就能杀掉上千户。 有个在清朝当官的奥地利传教士把这事儿写信告诉了欧洲,说清军用发粮食的名义把人骗来集中,然后围起来杀光,成年男的一个不留。 这场浩劫下来,准噶尔的人口从几百万掉到不足二十万,而且大部分是妇女和小孩,他们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也慢慢失传了,欧洲那边听说这事儿都震惊了。 之前传教士们在信里把康熙朝夸得跟天堂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还说中国是最完美的君主制国家,这下风向变了,欧洲人开始重新看待清朝。 认识到这个东方帝国的强硬和残酷,对俄国来说,准噶尔灭亡的冲击更大,准噶尔本来是俄国和清朝之间的一道屏障,俄国一直想利用它来牵制清朝。 结果清朝下手太快,西伯利亚总督在报告里说,完全没想到清朝动作这么迅速,俄国一方面庆幸不用再应付准噶尔在边境的骚扰,另一方面又担心清朝势力直接推到自己家门口。 赶紧加快占领哈萨克草原,阿睦尔撒纳逃到俄国避难,乾隆用断绝贸易来威胁,俄国最后还是把他的尸体交了出来,这一战让清朝的版图从四百万平方公里涨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整个新疆都收入囊中,乾隆在那儿设了伊犁将军府,实行屯田,安置八旗,接收周边部落来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那时候欧洲还在打七年战争耗国力。 清朝却用四年时间解决了困扰三代人的边疆大患,成了十八世纪亚洲内陆最强大的帝国,准噶尔的灭亡确实惨烈,一个曾经强大的民族几乎从历史上消失了。 但从清朝的角度看,这换来了西北边疆近百年的安定,也让周边国家不得不正视这个帝国的实力,只是这种震慑是建立在一个民族近乎消亡的基础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