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从1972年起就惦记着把这具战犯遗骸带回去,几十年间换着花样来试,派所谓“遗族”献花,放话投资修路,结果?腾冲的回答从来就一个字:不!这不是谈生意,这是民族尊严的底线。 这一切都绕不开腾冲那场从1944年打到秋天的惨烈战争。那时候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死守怒江,最终收复腾冲,算是当时第一个从日军手里回来的县城。 这场战斗让中国和盟军三千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滇缅线才得以打通,而藏重康美就在这场仗里落得个被反绑着跪埋、面朝烈士墓碑的结局。 这具尸骨成了日本政府几十年来心头的结,但不管对方怎么变着法来要,腾冲的回复毫不含糊。对腾冲百姓来说,这是当年家里亲人牺牲换来的尊严,绝不能让被侵略的历史留下一丝糊涂。 腾冲战役的惨烈远不只有史书和数字能体现,死战到底的成千远征军和盟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滇西的短暂安宁。 老百姓和士兵们在战后亲自把藏重康美的遗体双手反绑,跪埋在墓园边,让他永远面对烈士们的英灵,这份沉痛和愤怒至今很难消耗干净。 几十年过去,国殇墓园里庄重的松柏、排开的墓碑,每年还有上百万人来凭吊,气氛始终肃穆,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谁都清楚这些碑下埋的不只是历史,还有无数家庭的血泪。 再多的资金承诺,都换不了中国人对这段往事的态度。日本人想用一条公路、一张支票,把罩在自己身上的侵略阴影换走,把曾经罪行一点点掩盖。 可不管他们提供什么条件,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日本发自内心的道歉、直面侵略的诚意和实实在在的赔偿。 这些年日本面对自己侵略历史,总习惯性模糊焦点,不敢面对受害者,也避开了该有的忏悔。只要这些没做到,不管对方来多少次,结果都一样。 抗战时期的滇缅线,是国门生死之争,靠的就是父辈们浴血守护。那片土地上的每一寸泥土里都埋着谁家兄弟、谁家父亲的血肉,所以哪怕过了80年,这里的坟冢始终高耸,跪着的冢雕像永远都不会被扶起来。 70年代开始,日本人的各种请求不是没见过,但腾冲的回答和当初一样清楚。墓园里那几个跪着的雕像,是人心底的判决书;而墓碑下的烈士,是中国不可以被收买的脊梁。 只要国殇墓园还在,只要这片坟地还望得见烈士的名字,日本人那份想用钱换历史的算盘就不会得逞,腾冲人用鲜血挣回的尊严,早就比金子更加珍贵。和平永远值得守护,这道底线一个步都不会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