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全国首起柴油货车后处理装置造假案件审结

2025年7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对使用尿素电子调节器干扰柴油车后处理装置案件作出判决。至此,历经一年半,全国首起柴油货车后处理装置造假案件全案审结,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跨区域、大范围违法犯罪行为。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这起柴油货车后处理装置造假案,对移动源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全链条打击,移动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净化提升,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枣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0,同比改善11.7%;6项大气污染物均实现同比改善,其中,SO2、NO2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位,CO改善率居全省第二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8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天。

精准研判、跨区域协作破案

枣庄市地处四省交界地带,境内柴油货车穿行量大,为污染治理增添了较大难度。2023年12月,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发现有柴油货车车主为减少尿素使用,改装后处理系统的线索后,迅即运用智慧环保平台分析研判,通过采集车辆排放数据、遥感监测数据进一步确定道路高污染点位分布,同时与公安部门启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

经过摸排研判,发现枣庄市某车辆维修厂存在非法改装、破坏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行为,随即启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第一波打击,抓获犯罪嫌疑人,并查获一大批用于调节尿素喷射的作弊器“尿素电子调节器”。顺线追踪、继续深挖,锁定河北省某市涉嫌生产作弊器窝点,公安、生态环境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开展第二波打击,并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成功追查到广东省深圳市和北京市某公司,打掉两个涉嫌篡改数据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团伙。

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根源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和案件深度追查,完善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勤联动三项机制,做到事前精准锁定问题源头、事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事后治罪治污同步,以个案为切口,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根源,以点带面推动源头打击、扩面整治、全面提升。

据了解,这起柴油货车后处理装置造假案,根据作案方式不同,拆分为3起案件审查起诉,分别为北京市某公司使用软件修改数据案、深圳市某公司编写软件修改数据案、物理外挂方式使用尿素电子调节器干扰装置案。

北京市某公司使用软件修改数据案中,被告人开发、销售解码器,并向解码器购买用户提供修改车辆后处理系统数据的服务,以满足客户少烧尿素或屏蔽后处理系统的需求。2025年2月17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5人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深圳市某公司编写软件修改数据案中,被告人研发具有篡改车辆ECU数据功能的软件并搭配解码器销售。经鉴定,这个软件存在修改柴油车行车电脑后处理系统相关数据的功能。2025年3月21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4人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物理外挂方式使用尿素电子调节器干扰装置案中,被告人加工生产针对特定发动机的尿素电子调节器,后进行大量销售从中非法获利。经鉴定,这一设备通过可调电阻原理干扰系统识别温度,达到柴油货车少烧尿素的目的。2025年7月11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两人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构建移动源污染防治体系

案件侦办后,枣庄市对多起案件组织类案串并,排查梳理出大量涉案线索。通过查证,发现在柴油货车改装、尿素产销等多个领域均存在违法行为。枣庄市持续打击关联犯罪,逐步形成“车、企、油、检测机构、M站”系列打击格局,构建查过程、治源头、打违法、防污染“四位一体”的移动源污染防治体系。

枣庄市坚持查纠并举、标本兼治,制定“市面整治+源头打击”双线行动策略,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从严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去年以来,生态环境、公安、交通等部门路查路检柴油货车1.2万余辆(次),通过“定点路检+巡查执法”“随机抽查+检测对比”等方式现场督促整改轻微违法车辆500余辆。

围绕末端治理,枣庄市坚持关口前移,调整运输结构,健全监管网络,多举措防治污染源。相关各部门联合制定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鼓励淘汰实施方案,建立淘汰数据库,目前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4927辆,排名居全省前列。

为提升移动源污染治理效能,枣庄市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强化高位协同、联勤联动、数智赋能,搭建“一中心、一张图、一平台、N应用”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对移动源实行全天候监控、全方位监管。严查各类移动源环境违法行为,先后立案查处机动车检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案件4起,破获一起生产、销售伪劣柴油车用尿素案件,查扣伪劣尿素十余吨。

枣庄市坚持运输车辆、油品销售、环检机构统筹治理,细化管控措施,从源头上防控移动源污染。强化油品储销减排,去年以来共检查加油站400余家(次)、监督抽测75家,发现并整改问题50余个、立案处罚两起。严格环检机构管理,强化分析研判和问题筛查推送,去年以来处罚机动车检验机构5家,处罚金额近50万元。抓牢清洁运输“牛鼻子”,实现新能源重型货车从零突破至保有量500辆,推广新能源轻型货车1500余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20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