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台海若冲突,西方制裁中国大陆阻挠统一的代价算出来了!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七国集团(G7)对中国大陆的潜在制裁将使全球花费3万亿美元。 全球一半的经济和中国大陆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不管是能源、农产品还是各行各业的零部件,全都离不开中国大陆。 别的不说,光是外汇储备、银行资金流动这些关节,中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哪怕是G7里个子最大的美国、日本,想脱钩也得琢磨琢磨后果,因为很多产业早就绑在这张网里了。 先不要以为制裁就像关门打狗,锁住几个银行账户就能万事大吉,如果G7只针对小规模金融机构动手,影响不大,可一旦制裁的火力扩大到中国大陆的几大银行甚至央行,那可是3万亿美元。 这会让现金迅速变少,企业转账陷入瘫痪,人民币变得不值钱,各路新兴国家货币都跟着水涨船高,全球供应链、工厂生产、零售业全都得受影响,大家购物车里的商品跟着涨价。 再说技术壁垒和军工关联,要是G7真想把中国大陆踢出技术圈,像半导体、航空航天、机械设备这些重要行业,都会受到严厉限制。 虽然这些领域中国大陆还高度仰赖G7技术,但反过来G7对中国的原材料、组装配件同样离不开,真撕破脸,损失两头都大。而且中国大陆这些年早就公开表示要追赶自主技术,制裁只不过让补课加速。 制裁还不只盯着大公司和行业,还会波及个人。对头部企业高管、主要官员做资产冻结,看似杀鸡儆猴,但对整体经济大盘影响其实有限,因为真正左右决策的已经转向以国家政策为核心。 不过当制裁扩展到更多商界大佬,海外投资和资产冻结就会有连锁反应,外资信心直接受挫,撤离加快,中国大陆市场波动加剧,海外资本市场紧张,保不齐会蔓延到全球资本生态圈。 协调这些制裁也不是一挥手就有结果,G7七国各有算盘。美国动辄线条最强硬,日本则大半导体依赖中国市场,欧洲汽车和高端消费品还靠着中国的零部件。 各国跟中国大陆的利益千丝万缕,到最后想统一行动难度极高。更别说台湾本地的经济和大陆连接得死死的,真被制裁波及,台湾自己都难以独善其身。 而且只有经济动作还远远不够,如果只靠制裁压力,没有外交、军事等配合手段,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大陆早已推出自己的跨境支付体系,和本地融资能力日益增强,去美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让G7的传统招数显得不那么灵了。 这份报告推敲过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警告,动用对中国大陆的系统性制裁,带来的后果不会只落在中国大陆头上,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得扛起压力,没人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