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电影评荐】《交通意外》(1971)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自编自导自演的“于洛先

【电影评荐】《交通意外》(1971)

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自编自导自演的“于洛先生”系列喜剧片终章,也是他生涯的最后一部完整剧情长片,爆笑程度与精巧耐看度并不逊色于最经典的《我的舅舅》《玩乐时间》等影片~

于洛先生在本片中摇身一变为汽车设计师,但就在他把自己的得意新发明——一辆多功能旅游野营车从巴黎送到阿姆斯特丹参加车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意外,最终费尽千辛万苦抵达时,车展已经结束了……

本片不再像前作《玩乐时间》那样让每一幅中远景画面中都同时进行多种动作、生成各式事件(也正是这种手法极大挑战了观众注意力和理解力,影片票房惨败,最终让塔蒂破产),而是重回传统叙事喜剧,故事焦点相当集中,可看性很强。

与前作一脉相承的是,依然以细节丰富的深焦镜头贯穿始终,且继续展示现代性,或者说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现代工业浸透占领后先进与不便、新颖和尴尬并存的荒诞状况。《我的舅舅》聚焦自动或智能家用电器,《玩乐时间》将庞大冷硬透亮的包豪斯建筑作为主角,本片则纯然将汽车这一主题延拓到了极致:汽车制造生产(出片头字幕时的段落)、车展、汽车故障与修理、加油、车祸、路怒症、交警拦截、海关检查、堵车、雨天车况、多功能集成汽车……在种种围绕汽车发生的冲突、错位、误识、倒霉与延宕中,笑料百出,而且大多毫无生硬感,曾经受困于车流中的人简直太有共鸣!

雅克·塔蒂的绝活还在于对声音的创造性运用。本片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默片,这不仅是因为于洛先生那标志性的“不倒翁”式笨拙别扭却从未摔跤的姿势(以及影片对动作的强调),还体现于几位主要人物(尤其是男性)的言语相当精简,能表达清意思就不会多说一个词——虽然女主角(汽车公司公关)总是蹦出一串英文,但基本是自说自话。这些杂糅了英法德三语的少量词句又常常淹没于周围的声响之中。塔蒂在此也打破了传统叙事电影里“声音分级”与“声音透视”的原则:对白或言语不再优先,甚至往往成为无效的沟通方式,环境音或画外音乐常常居于中心;有时稍远的响动甚至画外难以辨识的声源反而压过了近处的声音,这些都有喜剧效果上的考虑。

蒙太奇的力量似乎是塔蒂运用最多的一部,比如多位路人司机等待时的抠鼻子动作、加油站送给司机石膏头像时他们的惊奇反应、飞速掠过的交通标线(配上摇滚乐!),还有收尾时多种多样的雨刷器等,趣味十足~(9.0/10)

造浪吧国庆档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