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打造全国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城市,杭州出大招!目标:2027年实现3.2万亿元规模

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杭州出大招!10月11日,《杭州市推进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并将于11月26日起施行。

打造“五大高地”

2027年实现3.2万亿元规模

此次《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更是杭州抓住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建设的契机,纵深大宗商品贸易全产业链,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规模、质量双提升的一次重磅举措,其目的在于提高杭州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价格影响力、资源配置力和行业竞争力,打造全国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城市。

按照计划指引,到2027年,杭州市要围绕大宗商品贸易全产业链,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五大高地,总体目标如下:

——打造龙头企业集聚地。到2027年,全市实现大宗商品贸易规模3.2万亿元;集聚总营收3000亿元以上大宗商品贸易头部企业集团3家以上,年营收50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年营收100亿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30家以上;实现大宗商品进出口总额1600亿元。

——打造业务创新策源地。依托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鼓励企业开展业务模式创新,推进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到2027年,形成可面向全国推广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领域创新案例5项以上。

——打造专业人才孵化地。建立大宗商品投资贸易领军人才、精英人才、运营人才分层孵化体系。到2027年,集聚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人才1万名以上,打造立足杭州、辐射全国的高端人才蓄水池。

——打造金融服务最优地。创新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做强持牌金融机构,强化融资支持,提升外汇便利化程度,提高杭州价格行业影响力。到2027年,推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20个以上。

——打造产业支撑引领地。做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优势产业服务链,培育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新兴服务链。到2027年,培育大宗商品贸易海外服务合作点50个以上。

“一核两廊”南北布局

力争全国标杆

回溯到2024年12月4日,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浙江揭牌成立,这是浙江省推动大宗商品领域全产业链、集成式改革的实质性一步。

杭州作为浙江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领头羊,有着天然的“中国大宗商品贸易投资服务创新中心”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在探索期现联动方面涌现出一些新模式、新做法,成为了全国大宗商品市场建设的标杆和典范。

近年来,杭州大宗商品贸易发展迅速,物产中大、热联集团、杭钢国贸等国内龙头供应链企业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永安期货、南华期货等大宗商品服务商与现货市场紧密联动,为市场保“价”护航。

《三年行动计划》谋篇布局,在立足杭州当前优势基础上,围绕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全产业链,形成以上城区为核心,北部、南部两大产业发展廊联动的“一核两廊”发展布局。

“一核”:上城区。发挥钱塘江金融港湾、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钱江新城等产业平台和期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着力做强做优大宗商品现货贸易、价格管理、期货投资、风险防控等业务,努力打造全国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第一区。

“两廊”:一是形成以拱墅区为枢纽,联通西湖区、余杭区、临平区、临安区的北部产业发展廊;二是形成以萧山区为枢纽,联通滨江区、钱塘区、富阳区的南部产业发展廊。

21条举措

为市场保“价”护航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了21条具体举措,涵盖了大宗商品贸易全产业链环节。

打造龙头企业集聚地专项行动方面,主要是支持现有大宗商品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招引全国大宗商品龙头企业总部及功能性中心;打造产业园区矩阵;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打造业务创新策源地专项行动方面,主要是提升认证覆盖率和通关便利性;落实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试点政策;联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国家级试点。

打造专业人才孵化地专项行动方面,主要是探索开展对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专项评定,引育期现业务人才;倡导高校增设相关专业、方向和课程;鼓励开展特色活动;支持行业前瞻性研究。

打造金融服务最优地专项行动方面,主要是加强综合金融服务;提升融资便利性;推动价格管理能力提升;促进跨境支付结算便利。

打造产业支撑引领地专项行动方面,主要是构建全领域服务链;提供多领域法律服务支持;加强现代化物流体系支撑;推动数智赋能;鼓励企业海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