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俄罗斯有点纠结:前三季财政亏了超 6.2 万亿卢布,油气赚的钱少 16.9%,俄乌战场还特费钱,但卢布汇率稳、教育医疗钱没减,居然还能靠铀跟西方谈条件? 2025 年,俄罗斯正处于内外环境交织的复杂局面中,经济领域虽面临苏联解体后的较大压力,但通过结构性调整展现出一定韧性。从财政数据来看,俄罗斯财政部 7 月披露,1-7 月联邦财政赤字达到 4.9 万亿卢布,尽管全年预计缺口占 GDP 比重控制在 2% 左右(约 3.8 万亿卢布),但前三季度累计赤字突破 6.2 万亿卢布,反映出财政平衡的艰巨性。能源产业作为经济支柱,受国际油价震荡、西方制裁延续及部分设施安全风险影响,1-5 月油气收入同比下降 14.4%,上半年降幅扩大至 16.9%,不过非油气领域税收增长成为重要补充,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同比提升 12.7%,一定程度缓解了财政压力。 在民生与货币领域,俄罗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欧亚开发银行 7 月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卢布对美元平均汇率为 90:1,虽有短期波动但未突破关键关口;国内通胀水平逐步回落,一季度降至 8.9%,全年预计稳定在 7.5% 左右。基于此,政府未压缩教育、医疗等核心民生支出,反而通过上调养老金标准、向基层倾斜医疗资源等举措保障民生,地方财政仅对非必要基建项目实施支出管控,避免民生成本大幅上升。 产业结构方面,民用高科技领域因芯片进口限制增速放缓,但军工及配套产业呈现扩张态势,无人机产量较 2024 年增长 9 倍,2026 年计划实现年产 6 万架,这种 “重点领域倾斜” 的发展模式,让经济未陷入整体停滞。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战场态势呈现局部胶着与消耗战并存的特点。在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采取火箭炮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战术,9 月成功夺取部分工业区控制权,但受制于乌军顽强抵抗,双方仍处于巷战阶段,尚未实现对市中心及行政核心区的控制,俄军官方也承认该方向存在一定伤亡,此前所谓 “低损耗突袭” 的说法并无实际依据。 从整体消耗来看,军费开支占 GDP 比重升至 7.7%,占联邦总支出近四成,由于乌军大量使用低成本无人机,俄军不得不增加防空系统部署,导致作战成本上升。2025 年 9 月,在俄军摧毁北约援乌导弹列车后,乌军战术转向多点精准破袭,重点打击俄罗斯边境能源设施,虽未造成大规模供应中断,但每日损失达数百万美元,对俄军后勤构成新挑战。同时,北约持续向乌克兰输送先进武器,F-16 战机、“战斧” 导弹已陆续交付,面对兵源压力,俄军通过优化征兵动员流程、强化预备役训练等方式补充兵力,并未启动招募外籍移民参军的计划。 外交层面,俄罗斯积极寻求突破外部围堵,试图通过关键资源优势推动对话。2025 年 10 月瓦尔代论坛上,普京明确表达 “恢复与美国全面对话符合俄国家利益” 的立场,并以铀资源作为重要合作筹码。作为全球铀浓缩领域的关键参与者,俄罗斯控制着 40% 的全球产能,而美国核电站 20% 的燃料依赖俄供应,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这成为俄方在外交博弈中的重要优势。 普京同时提到 “愿与务实派外国领导人沟通”,被解读为对美国大选后政策变化的试探,意在分化西方阵营。不过,缓和进程面临多重阻碍:美国国会两党在对乌援助问题上立场一致,近期刚批准包含 “战斧” 导弹的新一轮军事支持法案;北约在芬兰设立的北欧司令部已正式运作,距离俄边境仅 200 公里,罗马尼亚、波兰的 “陆基宙斯盾” 系统也完成实战部署,形成前沿威慑。欧盟则将对俄油气进口占比降至 8% 的历史低位,并计划年底开展 5000 人快速反应部队实战演习,对俄政策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使得俄罗斯的外交试探暂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当前,俄罗斯的发展走向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下一季度财政赤字控制效果、美国大选后的对俄政策调整、乌克兰战场战术变化,都可能影响其战略选择。军事优先的资源配置模式虽保障了安全需求,却也导致民用产业投资不足,油气收入波动与制裁影响形成的压力循环仍需长期应对。不过,从社会层面看,青年失业率控制在 11.2% 左右,未出现明显不满情绪,为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2025 年的俄罗斯,正在军事安全与经济稳定、外交突破与内部治理的平衡中,寻找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充满挑战,却也蕴含着战略转型的机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