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白冰
金秋十月,华灯璀璨。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漯河市源汇区以“畅游源汇·乐享双节”为主题,精心策划十大文旅促消费活动,全面释放文化魅力、激发消费活力。八天长假,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5亿元,文旅热度持续攀升,两次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成为全国假日经济中一颗耀眼的“中原明珠”。
央视聚焦,源汇“出圈”全国
这个假期,源汇区不仅火在街头巷尾,更火上央视荧屏。10月7日,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间新闻》以“月满中秋多彩活动欢度佳节”为题,将镜头对准漯河中秋夜的视觉盛宴。同日,央视新闻频道(CCTV-13)《24小时》以“夜间玩法再升级助力假期文旅消费”为主题,聚焦漯河市源汇区的夜间文旅创新。源汇区用实实在在的活动成效,向全国展示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源汇样板”
“活动+业态”双轮驱动,景区人气爆棚
河上街景区与漯湾古镇作为源汇文旅的“双子星”,在此次双节中再次成为流量高地。两大景区推出民俗展演、非遗体验、主题灯光秀等系列内容,打造沉浸式游园新场景。游客白天逛古街、品美食、看书画展,夜晚观演出、打卡网红灯组,消费链条不断延伸。据统计,双节期间两大景区游客带动周边餐饮、文创、住宿等业态全面复苏,部分特色商铺营业额较平日增长超200%。
“戏曲+景区”双向赋能,惠民与引流并举
源汇区深挖戏曲文化资源,在开源大剧院推出“梨园雅韵经典传承”戏曲展演,10月1日到3日连演六场,场场爆满。活动创新采用“市民免费领票+景区联动赠票”模式:本地居民凭身份证即可领取免费票,共享文化惠民成果;神州鸟园游客购票即赠戏曲票,实现“一次出行、双重体验”。这一“文旅联动”机制,既提升了景区附加值,又为剧院引流超5000人次,周边商圈消费额显著提升,探索出一条“看戏带动游景、游景反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赛事+消费”闭环成型,全龄共享运动新风尚
这个假期,源汇区以体育为纽带,让不同年龄群体在运动中感受节日喜悦。一方面2025年“有源相汇杯”秋季豫中南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开源足球场火热开赛,来自郑州、平顶山等八城的45支队伍、近600名小球员展开激烈角逐。为期六天的赛事吸引超2000名球迷观赛,赛场周边布衣巷商圈餐饮上座率提升90%,文创产品销量增长80%,神州鸟园周边酒店“观赛套餐”一房难求,直接带动消费近200万元,真正实现“踢出精彩、赛出消费”。另一方面,老年群体也站上舞台中央。由区文化旅游局与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迎国庆庆中秋贺重阳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演”在漯湾古镇温情上演。来自全区20余支队伍的近500名中老年健身爱好者献礼双节。展演将敬老之情融入节日氛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赏,带动古镇夜间消费升温。
“非遗+阅读”文化浸润,青少年成主力客群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国庆期间,在双汇广场字圣书苑城市书房,“巧手捏玉兔,非遗迎中秋”面塑课堂吸引众多家庭参与,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书香涵泳·润泽源汇”青少年读书会则以“皓月长明山河同辉”为主题,带领孩子们从《说文解字》中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将家国情怀深植童心。这些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假期生活,更带动家庭群体深度游源汇,形成“小手拉大手”的消费新场景。
小活动撬动大经济,源汇模式值得复制
从一场戏曲演出到一场青少年足球赛,从一场书画展到一次非遗课堂,源汇区用一系列“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实”的活动,精准对接市民游客需求,巧妙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些活动不仅点燃了节日氛围,更探索出“文艺+消费”“体育+商圈”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商旅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