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我国的第四轮报复揭晓了!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出威胁称,美国可能实施涉及波音飞机零部件的出口管制,作为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回应。 10月11日,特朗普公开亮出美国对中国的第四轮报复手段,放话要对波音飞机零部件实施出口管制,以此回应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他们有太多波音飞机,离不了我们的零部件”,特朗普的话里满是底气,仿佛这招一出,中国民航就得乖乖让步。 不得不说,这步棋确实戳中了当下我们民航的现实短板。抬头看看国内的天空,波音和空客客机加起来占了至少90%的份额,国产客机的占比还不到10%。 不管是日常出行的旅客,还是靠航空运输的物流企业,每天都得依赖这两家外企的飞机。一旦波音真的断供零部件,国内上千架波音客机很可能陷入“停飞危机”。 航线取消、票价飙升、货物滞留,这些连锁反应想想都让人头疼,普通民众的出行和企业的运转都会受影响。更让人揪心的是C919客机的处境。 这款承载着中国大飞机梦想的机型,2023年完成首次商业飞行,2025年还在多个城市开通了新航线,机身上不少关键部件都实现了“中国制造”。 可眼下正在航线上飞的C919,用的还是美国和法国合资公司生产的发动机。要是美国把管制范围扩大到发动机相关技术,刚起步的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进程,会不会被突然打断? 但特朗普显然没算明白一笔账:这招看似凶狠,实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棋。波音如今的日子本就不好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还不到空客的一半,净亏损超过百亿美金。 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波音在这里有大量订单和长期合作——真要断供,首先扛不住的是波音自己的营收和就业。商务部早就说过,支持中美航空企业正常合作。 希望美国给企业稳定的经营环境,这话既是提醒,也是底线:真要撕破脸,损失的是双方利益。再说欧盟的空客,会跟着美国一起“断供”吗?大概率不会。 空客2024年的储备订单排到了好几年后,正忙着和波音抢市场,好不容易拉开的竞争优势,怎么可能为了美国的政治博弈,放弃中国这个大块“蛋糕”? 要知道,中国航空公司的订单可是空客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这种赔本的买卖,欧盟可不会做。退一步讲,就算真到了“无飞机可飞”的地步,我们也有后路。 国内的高铁网络早就四通八达,“八纵八横”覆盖了绝大多数城市,中短途出行里,高铁比飞机更准时、更方便,不少人早就习惯了“远乘飞机近坐高铁”。 真要是民航受限,高铁完全能扛起运输大梁,这可是中国独有的底气。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封锁从来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催化剂”。之前美国限制发动机技术出口,业内就清楚:这只会让中国加快国产商用飞机动力的研发。 现在C919的机身制造已经高度国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也突破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一直在推进。特朗普的断供威胁,反而会让国产替代的脚步更快。 就像当年的稀土产业,从依赖进口到掌握全球话语权,靠的就是这种绝境里的突围。长远来看,这场博弈或许是中国民航摆脱对外依赖的“契机”。 过度依赖波音和空客,就像把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里,迟早要面临“卡脖子”的风险。美国的威胁恰恰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自主可控,才能掌握主动权。 等到国产发动机成熟落地,C919实现100%国产化,等到更多国产客机飞上蓝天,再看特朗普的零部件管制威胁,不过是没杀伤力的“纸老虎”。 特朗普以为拿波音零部件就能拿捏中国,却忘了中国最擅长在压力下成长。稀土领域的逆袭是这样,大飞机的自主之路也会是这样。这记看似厉害的“王牌”,最终只会变成助推中国航空产业崛起的“加速器”。 毕竟历史早证明:靠封锁打压挡不住一个国家追求自强的脚步,反而会加速自己优势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