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存款搬家”新路径: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这类理财产品受青睐!

随着股市持续回暖,部分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各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在含权理财产品布局方面愈加积极。

近日来,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官网将含权的混合类及“固收+”理财作为货架主推产品。Wind数据统计显示,9月以来超过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等含权产品开售“揽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普遍回升,对含权类理财的配置需求日渐凸显,权益类投资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理财机构也积极创新含权产品设计与策略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不过,银行理财公司的权益投研团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投研积累相对薄弱,如何设计出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满足客户稳健收益预期的产品,仍是当下理财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存款“搬家”的新路径

从发行端来看,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长。权益类产品今年已有12只,远超去年全年2只;混合类产品达202只,去年全年为169只。今年前三季度,多家理财公司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共计超过2000次。销售端也反映热度上升,多家股份行理财销售人士表示,定期存款到期后,不少客户将存款转向含权或混合类理财产品,固收+成为存款“搬家”的新路径。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从6月底的6470.76亿元增至9月底的6548.11亿元,实现77亿元增长。Wind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等含权产品上线,显示出机构在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中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保守测算2025年下半年以及2026年全年合计有超千亿元理财资金增配权益。

收益表现突出是近来混合类、权益类、“固收+”类理财备受理财机构及投资者青睐的关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混合类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82%,较8月末环比增长9.27个基点;权益类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24.76%,较8月末环比增长572.38个基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指出,相比其他理财类型,混合类理财注重资产的灵活组合与动态调整,通过适度配置权益资产增加了组合收益机会,其收益潜力更高,同时可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和抗通胀能力。“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大环境下,混合类产品凭借较高的收益潜力和良好的风险分散优势,逐渐成为投资者和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屈颖表示。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理财机构也在加快混合类、“固收+”等多元策略支撑的含权理财的产品体系布局。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当前含权理财产品发行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规模也显著提升。从产品结构来看,含权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固收+”类、混合类等理财类型中,理财公司还通过指数化产品、黄金挂钩产品等创新形式丰富含权产品线。

产品要兼顾收益与稳健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分析认为,投资者对含权理财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年轻一代和高净值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投资者对含权理财产品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但在配置行为上更倾向于那些具有清晰风险收益特征、净值波动相对平稳的产品。“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当前阶段,‘固收+’和混合类产品成为含权理财的主流,而非纯权益类产品。”柏文喜说。

娄飞鹏也强调,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改善,部分投资者将资金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转向含权类理财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机会。但整体来看,投资者普遍对产品净值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理财公司在资产配置上仍以波动较低的固收类资产为主,权益占比相对较低。

余丰慧进一步表示,当前含权理财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定制化,旨在更好地匹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例如,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动态资产配置策略来应对市场波动,并引入智能投顾服务提高投资效率。市场上,那些结合了稳定收益预期与适度风险暴露的产品类型更受欢迎,如FOF(基金中的基金)和ETF联接基金等。这些产品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非常适合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

华宝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当前理财公司普遍迈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未来,加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布局,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仍是理财公司破局的关键路径。

展望未来,柏文喜认为,在低利率、政策红利与权益市场回暖三重共振下,2025年含权理财迎来“量增、质升、客随”的拐点:在供给端,混合类理财井喷、策略精细化、权益中枢系统性抬升;在需求端,存款搬家、风险偏好底部修复、止盈型产品培育成熟。

在柏文喜看来,随着理财公司投研能力继续补强、衍生品对冲工具进一步丰富,“固收+(10%~15%)权益”有望成为下一个主流赛道。尽管挑战仍在,但含权理财作为理财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将在丰富居民投资选择、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