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国先对中国发射200枚核弹,中国有反击的能力吗?不夸张的说,没等他们打完200枚,我们就已经反击了,那时八成就是世界末日了。 当第一枚导弹从美国的发射井升空,它尾部的高温火焰会在零点几秒内被中国高空的预警卫星锁定。 这些卫星不只是绕地一圈拍照片,它们时刻在扫描地面温度变化,不管陆地发射还是潜艇水下起竖,只要推进剂燃烧出来的红外信号一出现,就会被捕捉并快速分析。 情报从卫星传到地面指挥中心,靠的是量子通信链路,这个技术的优势在于,信息无法被窃取也无法被干扰,而且速度极快,数据传回只需一两秒。 接下来,人工智能系统立刻接手,它会对来袭导弹的轨迹、速度和来源进行判断,同时从事先储备的大量作战预案里挑出最优方案,明确用哪种武器反击、打击哪些目标。 整个过程几秒就能完成,省掉了人工迟疑的环节。 反击指令通过加密信道传到各个战斗单位,用时也就几秒,此时,美国的导弹还在本土周边飞行,中国这边的反击已经全面启动。 遍布内蒙古草原和西北戈壁的东风-41机动发射车,会迅速找到阵地完成发射,这种导弹射程超过12000公里,能带多枚分弹头,对美国多个城市实施同时打击。 空中,挂载核导弹的轰-6N已经在边境空域值班,它能加油延伸航程,配合远射程导弹攻击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 未来服役的轰-20隐身机甚至能直接飞进美国防空圈,对本土实施突防打击,深海里的战略核潜艇,也是中国二次反击的底牌,一旦出手,潜射导弹能从完全不同方向对敌方核心目标进行攻击。 美国即便有多个核打击平台,突袭难度极高,陆基的“民兵-3”导弹井位置固定,中国的高分卫星全天候盯着,任何准备发射的前兆都藏不住。 海里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必须经过中国布有声呐和反潜机巡逻的海域,隐蔽性早已大打折扣。 空中的B-2轰炸机从本土或关岛飞到中国周边,要十几个小时,中国的雷达和歼-20巡航早已可以跟踪和拦截。 所以,别看200枚核弹数量庞大,从战略深度上说,它无法一次性清除中国的核反击力量。 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决定了中国的核力量不会集中在一处,机动发射车在路网和山区穿行,潜艇在不同海域待命,轰炸机分散部署在各地机场。 就算美国的核弹精准命中部分目标,剩下的力量依然能对它造成灾难性打击。 这就是核武器世界里的“相互确保摧毁”原则。双方都知道,只要动手就等于一起毁灭,所以威慑反而成了维持和平的核心。 有人说美国能直接打掉中国的核能力,但现实是,这种冒险,美国自己不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