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10年,记者抛出那个尖锐问题:“在你眼里,周星驰是个怎样的人?”冯小刚直言不

2010年,记者抛出那个尖锐问题:“在你眼里,周星驰是个怎样的人?”冯小刚直言不讳:“周星驰是整个演艺圈里最不会做人、最不懂人情世故的一个人!”这话一出口,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好奇,这俩大导演之间到底藏着什么恩怨情仇? 说起冯小刚和周星驰的缘分,得追溯到2002年。当时娃哈哈公司邀请他俩一起拍冰绿茶广告,广告里冯小刚扮侠客,周星驰扮店小二,这俩风格迥异的人凑一块儿,居然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彼此欣赏,相见恨晚,还约定以后要在对方电影里客串。 2004年,周星驰拍《功夫》,第一个就想到了冯小刚,邀请他来客串鳄鱼帮老大。冯小刚那叫一个爽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片场,冯小刚虽然戏份不多,但演技那叫一个绝,把鳄鱼帮老大的嚣张跋扈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次合作后,冯小刚打心底里把周星驰当成了知己,逢人就夸。 同年,冯小刚拍《天下无贼》,满心欢喜地邀请周星驰来客串。可周星驰呢,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了。这是冯小刚第一次吃瘪,不过他也没太在意,心想可能周星驰确实忙。 四年后,也就是2008年,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上映,为了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冯小刚为影片站台。冯小刚那叫一个热心肠,乐此不疲地到场,卖力地为周星驰宣传。 时间来到2010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上映,他又一次邀请周星驰站台。结果呢,周星驰还是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了。这下冯小刚可不干了,心里那股子不满彻底爆发,多次在媒体面前控诉周星驰:“不能老是我天天给他帮忙,他不给我帮忙。他太不会做人了,太不懂人情世故。” 这俩人的矛盾,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被周星驰包揽,他成了当之无愧的票房保证。无数人都想蹭他的流量。 就说1998年,李力持拍《行运一条龙》,找周星驰客串不到10分钟,可在宣传海报上,周星驰却是C位,还把他列为主演之一。电影上映后,收获2500万票房,可观众看完却破口大骂,直呼是冲着周星驰来的,结果就出场几分钟,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还有1999年,王晶拍《千王之王》,找周星驰客串“黄师虎”。电影剪辑出来后,周星驰成了主角,海报宣传也全围绕着他。电影收获1900万票房,可观众看完又觉得自己上当受骗,把周星驰骂了个狗血淋头。 有了这两次惨痛的经历,周星驰心里有了阴影。所以当冯小刚找他客串电影时,他害怕再次被当噱头营销,害怕被观众骂不诚心,于是只能婉拒。 从性格方面来看,冯小刚外向热情,重情重义,把朋友间的互相帮忙看得特别重。而周星驰内向腼腆,更注重自我保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较谨慎。这种性格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就容易引发矛盾。 就像当下娱乐圈,很多明星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人情债”问题。有的明星为了面子,不得不参加各种朋友的站台、客串活动,可时间久了,也会觉得疲惫和无奈。比如之前某位明星,频繁为朋友的新作品宣传,结果自己的工作进度被严重耽误,引发了粉丝的不满。 再看看电影宣传营销方面,现在很多电影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依赖明星噱头。就像之前某部电影,宣传时把一位大牌明星的戏份夸大,结果观众买票进去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导致口碑崩塌。这也提醒着电影人,诚信在宣传中是多么重要。 从社交边界感来说,冯小刚可能觉得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忙,而周星驰则认为工作是工作,朋友是朋友,不能混为一谈。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有的人觉得朋友找我帮忙,我肯定得尽力;而有的人则觉得,即使是朋友,也不能随意打扰我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这俩人的矛盾,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冯小刚重情义,希望朋友间能互相扶持,这是他的优点。而周星驰注重自我保护,不想被过度消费,也有他的道理。 如今,这俩人的矛盾依旧没有完全化解。猜想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可能会在某个契机下冰释前嫌,毕竟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合作回忆。猜想二,也可能就一直这样,各自在自己的电影世界里发光发热,互不干扰。 大家觉得这俩人的矛盾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是冯小刚应该多理解周星驰的难处,还是周星驰应该更顾及朋友的情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 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

手持式喷筒
手持式喷筒 2
2025-10-12 21:10
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