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思凝的腿,看起来比吴艳妮粗了。 不是练多了,是练对了。 她刚从美国尤金回来,6周时间,每天不是跑圈,而是蹲、跳、拖雪橇,专攻屁股和大腿后侧那几块“看不见但关键”的肌肉。 教练说,这是为了在跨栏最后十米,还能再踩一脚油门。 数据不会骗人。 北体大测出来的腿围截面积,她比吴艳妮高了8%。 这不是健身博主的“增肌照”,是实验室里用超声波和三维扫描量出来的——每多一厘米,意味着蹬地时多出的那点力量,能让她在栏后多冲出半步。 去年她后程速度排世界第六,今年直接冲到第二。 只比美国那个顶尖选手慢0.1秒。 而吴艳妮,起跑快,反应快,技术稳,但冲刺时的爆发力,被一点点拉开了。 有人问,是不是她太“壮”了? 反而影响灵活性? 可你看她比赛——过栏轻得像掠过水面,落地稳得像钉在跑道上。 这不是靠蛮力,是力量和节奏的完美咬合。 她每天吃125克蛋白质,碳水按训练强度一天一变,不是为了长肌肉,是为了让每一块肌肉,都变成武器。 吴艳妮没落后,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拼。 一个靠反应和节奏,一个靠后程和力量。 她们不是对手,是彼此的镜子。 中国跨栏,终于有了两种可能。 一个像刀,快在起手;一个像锤,重在收尾。 巴黎的栏前,她们会一起站着,等着发令枪响。 而这一次,没人敢说,谁更可能先冲过终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