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墓碑只刻四字,他等了三十四年,为何国家终于点头? 2015年9月,陕北米脂的黄

墓碑只刻四字,他等了三十四年,为何国家终于点头? 2015年9月,陕北米脂的黄土坡上,两个老人蹲在新坟前,七十八岁的是哥哥,七十五岁的是妹妹,他们给父亲杜聿明送终,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运回来,没摆花圈,没放鞭炮,只立了一块青石墓碑,上面刻着抗日名将杜聿明,照片里兄妹俩没哭,就那么站着,像把一件事做完了。 杜聿明年轻时跟日本兵打过仗,一九三九年他在昆仑关开着装甲车冲上去,打了一场胜仗,那一仗死了四千多日本人,他自己在日记里写,中国人还能打,可到了一九四九年,他在陈官庄被共产党军队围住了,想跑,枪却卡了壳,没死,被抓了,编号一百零一。 他在监狱里待了好几年,有人给他看病,喂他喝米汤,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慢慢变了,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厂的时候,他低声说,我输得不冤,一九五九年他被特赦,当场就哭了,后来他写书,写自己是怎么败的,不躲不藏,不添油加醋,他说的都是实话,不怕人笑话。 他老婆叫曹秀清,女儿嫁给了杨振宁,杨振宁拿诺贝尔奖那年,杜聿明写信说,我愿意为国家统一做事,他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骨灰……等等……,他等的不是家人,是两岸能和好的那一天。 2015年他才回老家下葬,拖了这么久,是因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家开始留意这些老将军,两岸关系也松动了,民间来往多了,杨振宁名气大,大家愿意听他的,地方政府、国台办、文物局都点头了,给他建了个纪念园,不是单为他一个人,是为历史有个说法。 他的墓碑上没写国民党将领,也没写战犯,就写了抗日名将,这是大伙儿一块儿定的,不提内战,不说立场,只说他打过日本兵,张自忠、佟麟阁那些人是烈士,他是从对面回来的人,国家收了他,可日子久了,就没人记得了。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坏人,就是个活下来的人,见过打仗,坐过牢,也想过这些事,他的墓碑很简单,因为现在中国不想再吵了,只想把过去的事,轻轻放那儿。 三十四年才回老家,是他自个儿的心愿,也是整个民族在慢慢翻旧账,没人喊口号,也没人说原谅,就让他静静躺在故乡的土里,风刮过黄土坡,再没人问他是谁,只记得他打过鬼子。 一个人打过仗,坐过牢,自己想明白了,最后回到生他的地方,躺进自家的土里,这不是原谅,是时间终于肯让历史有个干净的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