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群众多谢菲律宾小马科斯做了中国的敌人。否则这次菲律宾天灾小灾我们中国人有要出钱出力出财物?倒好小马科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为我们中国家节约点钱财物资。多谢敌人。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最近菲律宾那边又遭了台风,叫什么“卡伊娜”的,来势汹汹,搞得当地挺狼狈的。搁在以前,咱们这边估计早就行动起来了,红会捐款,政府送物资,什么帐篷、药品、大米,一车一车地往那边运。 可这次,网上却出现了一种挺特别的声音,大概意思就是,多亏了小马科斯政府,给咱们国家省了一大笔钱。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仔细琢磨琢磨,背后反映出的情绪,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前些年,中菲关系看着还挺热乎的。杜特尔特当总统那会儿,虽然南海问题也还在,但总体上人家是“向东看”的,跟我们谈合作,搞经济。 那时候菲律宾一有天灾,咱们中国的援助总是最快到达的之一。还记得“海燕”台风吗?那破坏力,简直是毁灭性的。 当时咱们不仅捐了巨款,还派去了顶级的医疗队,甚至连“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都开过去了,在那儿待了好久,救了不少人。 那时候的新闻,讲的都是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是“远亲不如近邻”的生动体现。老百姓看到这些,心里也觉得敞亮,觉得咱们大国就该有大国的样子,帮帮邻居是应该的。 可风水轮流转,小马科斯上台后,这风向就彻底变了。他一改前任的策略,猛地一头扎进了美国的怀抱。南海的摩擦是越来越频繁,仁爱礁、黄岩岛,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们挑衅的新闻。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居然向美国开放了四个新的军事基地,其中一个正对着咱们的台湾岛,另一个离南海争议海域也不远。 这一套操作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把咱们当成了主要的战略对手,甚至是敌人。既然你都把刀递到别人手里,对准我了,那咱们老百姓心里那杆秤,自然就得重新掂量掂量了。 所以,当这次台风新闻传来,很多人第一反应不再是“咱们赶紧去帮忙”,而是“这次不用咱们出血了”。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挺复杂的。 一方面,是觉得“自作自受”,你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锅,现在遇到难处了,还好意思伸手吗?另一方面,也是更现实的考虑,咱们国家自己还有多少事要办。 西部地区的孩子上学条件还需要改善,一些农村的医疗资源还很匮乏,城市里还有不少年轻人为了生计奔波。 这些钱,如果用在国内,用在刀刃上,是不是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这种“省下钱来办自家事”的想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尤其能引起共鸣。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国际关系里,人道主义援助和国家利益,到底哪个该放在前面?过去,我们常常把援助看作是软实力,是赢得人心、展现大国担当的方式。 可当对方明确把你当作敌人,并且用实际行动损害你的核心利益时,这份“人心”还值不值得我们去“赢”?这份“担当”是不是就变成了“单方面的付出”? 小马科斯政府的所作所为,无疑给中国民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关系课。它让人们看到,善良和慷慨,有时候并不能换来对等的尊重和友谊,反而可能被对方视为软弱可欺。 当然,这种“感谢敌人为我们省钱”的说法,终究带着一种情绪化的宣泄。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会仅仅因为民众的情绪而彻底改变,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战略考量。 但这种普遍存在的民间情绪,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信号。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中菲关系的冰冷现实,也照出了普通民众对于国家资源如何使用的朴素期望。 这扇曾经因为人道主义而敞开的大门,如今似乎被政治的寒风给关上了。这扇门背后,我们省下了一些钱和物资,但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这笔账,恐怕没那么容易算清楚。对于这件事,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是觉得该坚持人道主义高于一切,还是认为国家利益必须优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