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台湾海峡填平直通台湾可行吗?跨海大桥和填海造陆哪种更好,能否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一个宏大的构想,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的讨论桌:用现代工程的力量,把那道浅浅的海峡,变成连接两岸的坚实土地。 这听起来像科幻,但背后却是一套完整的逻辑,它根植于大地的历史、立足于今天的技术,并指向一个不可动摇的未来。 这事儿能不能干,得先问问脚下的地球。 把时间倒回几万年前的冰河期,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多,台湾和大陆本就是一块完整的陆地,我们的老祖宗是直接走过去的。 所以说,今天的填海,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次地理上的“历史复原”。 现实条件也给足了“面子”。台湾海峡并不是什么深不见底的汪洋,平均水深也就60米,最窄的地方130公里。 说白了,它在地质上就是个大陆架上的“大浅坑”,坑底的岩层跟福建沿海本是同根同源。这基础,稳当! 地基有了,那工具箱里家伙事儿够不够硬?绝对够。 这些年,我们干成了南沙的岛屿建设,也帮马尔代夫扩建了机场,更别提港珠澳大桥那些定海神针般的人工岛了。 经验和技术,早就打包成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了。 “天鲲号”这种“造岛神器”就不多说了,一天能造出好几个足球场,连海底的岩石都能给你绞碎了吹填过去。 至于泥沙从哪来?除了就地取材,黄河、长江每年带来的巨量泥沙,就是个几乎用不完的天然物料库,百年之内足够用。 当然,我们干工程不是野蛮施工。 现代的方案里,早就把生态考虑进去了。会专门给船和鱼群留出通道,还会建设新的人工渔礁和红树林,力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那花这么大力气,到底图个啥?图的是一个一劳永逸。 当高速公路和高铁能从福州一口气开到台北,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两岸的经济血脉就彻底打通了。 物流成本降到冰点,产业链深度融合,台湾的能源问题也能通过大陆电网得到根本解决。 更重要的是,这片新生的土地,会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生活、工作的新家园。 地理上的隔阂一旦消失,心理上的距离自然会拉近。 这比任何协议都来得实在,是一种刻在地球上的“硬连接”,任凭风浪起,也无法动摇。 这就像我们历史上的长城和大运河。 当时看,是耗费巨大的超级工程,但从长远看,它们为子孙后代换来了长久的稳定。为家园的永久完整做投资,它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当曾经的波涛化为坦途,飞驰的列车成为日常,统一就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每天都触摸得到、感受得到的坚实生活。 这,或许就是对“家”这个字,最实在的承诺。 信源:如果把台湾海峡填平直通台湾可行吗?跨海大桥和填海造陆哪种更好2024-04-09 18:06·地理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