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男子中秋回到老房子,独自坐在杂草丛生,空无一人的院子里,父亲三年前离世, 母亲患老年痴呆不认人,现在住养老院,他看着院子这一幕感慨: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第二天男子离开时深深的看了一眼。网友: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不在只剩归途,一语惊醒梦中人。”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事情得从三年前说起:那年父亲走了,家里突然空了。 紧接着,母亲因严重痴呆,连亲儿子都不记得,被送进了养老院,24小时有人照顾。 老屋只剩下他一个“守夜人”,也守不住自己的心。 院子里曾经鲜花满地,如今杂草比人高,台阶爬满青苔,连脚印都没法留存。 屋里那张床,长年没人睡,已被霉菌占领,空气里弥漫着潮乎乎的霉味。 过去回家,爸妈在门口等你,屋里总留着热饭香;现在,他要自己搬被子、自己扫地,连月饼都懒得热,就着庭院的月亮咬两口。 霉味太重,他根本睡不着。 凌晨三点,他顶着冷风,在院前屋后来回踱步,只听见几声虫鸣和几声鸟叫。 那刻,他突然想明白:有父母在,哪儿都是家;父母不在,只剩归途。 想想自己再怎么漂泊,也得在这片诞生自己的土地上,以缅怀和尊重祭奠过往。 范先生感慨,80后、90后或许真是最后一批还能回故乡的人了。 外面世界再精彩,也比不上小时候院里那口碗里的热汤;再高的大楼,也盖不住记忆里炊烟升起的模样。 哪怕只是坐在那把破藤椅上,静静发会儿呆,心里都有股说不出的安稳。 文章在网上传开后,很多网友看得泪目。 一条评论刷屏:“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不在只剩归途,一语惊醒梦中人。” 还有人坦言,工作忙、距离远、房贷高、孩子小,回家成了奢望,只能视频或打电话慰藉。 一位网友说:“我也是80后,抢不到返乡票,就在深夜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听声音就哭了。” 大家都认同一句话:老家不在于多方便,而在于承载了童年和亲情。 城市再好,也替代不了内心深处的那块净土。 上一代人被故土拴住脚步;我们这一代,被他乡困住了归途。 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舞台换了,但漂泊和牵挂从未改变。 范先生站在院门口,心里默念:趁父母还在,别只打电话,多回去看看;趁天还亮,多和他们聊聊天,别把遗憾留给未来。 所以,趁父母健在,我们要多点抽时间陪伴父母,常回家看看,因为父母只会越来越老,他们陪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见一次少一次,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 不然,等哪天你回家,如果发现老家只剩荒草和霉味,那才真哭不出来,剩下的是孤独感,再也没有曾经家的那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