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2万余人闯入紫禁城。当列强士兵在太和殿前合影时,清廷8万正规军以及二三十万义和团早已溃散,慈禧携光绪西逃。 这场悬殊对决的惨败,绝非简单的“兵力不足”,而是清末积弊的总爆发。 第一是军事体系太落后。清军虽然有8万人,却分属八旗、绿营、勇营等好几支力量。指挥权分散,彼此不配合。装备也乱得很。 有的士兵还用刀矛弓箭,有的用老式抬枪。只有少数新军有近代步枪,弹药制式还不统一。联军不一样,他们有制式化的毛瑟枪、马克沁重机枪,还有野战炮和热气球侦察兵。战术上一起配合,清军根本挡不住。 第二是战略决策乱。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来回变。一开始利用他们“扶清灭洋”,后来想求和,又下令镇压。 这让民间抵抗力量内耗严重。联军快打过来时,慈禧没明确的作战计划,还不让将领主动出击。前线指挥官只能被动防守。联军目标很清楚,从天津一路推进,每一步都有安排。 第三是国家动员能力崩了。清末政治腐败,地方督抚对朝廷的命令表面服从,实际不执行。“东南互保”让南方各省不管这事。 清廷没法调动全国资源抗敌。联军背后是工业强国。后勤补给、兵员增援都很顺畅。2万兵力虽少,却能集中力量突破清军防线。 这场惨败最后以《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赔款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