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人要对中国船舶开征“入港费”,但这两天,美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执行细则:一艘船是否需要交费、需要交多少费用,全部得依靠船东自己判断,自助办理,因为美国政府已经停摆,大量工作人员无薪休假,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没有人手执行特朗普政府的新规。至于CBP会不会监管、会用多大的力度监管,现在也不好说,只能看新规开始执行后,CBP能腾出多少人手。这简直太儿戏了。 早在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就打着“振兴美国造船业”的幌子,拿所谓的“301条款”说事,宣称要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那时候还喊着要收几百万美元的天价费用,其实说到底,就是想靠行政手段打压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不让咱们有竞争力。 折腾了大半年,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总算在10月3日发了公告,定好10月14日开始正式收费,还弄了套看起来挺细致的三重标准。 一是中国拥有或者运营的船舶,每净吨收50美元;二是中国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者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哪个高就按哪个收;三是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收14美元,只有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能免交。 那时候市场还真以为美国要动真格的,中国船东协会马上就戳破了这事的本质,说这就是把美国自己的法律凌驾在国际法之上,纯纯的霸权行为。至于“振兴造船业”这个借口,更是站不住脚,要知道美国民用船舶的建造成本,是中国和韩国的3到5倍,根本没什么竞争力。 可谁都没料到,就在新规要生效的前几天,美国自己先掉链子了。从10月1日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因为两党吵架彻底停摆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问题,谁也不让谁,临时拨款的法案没通过,好多联邦机构直接就没钱用了。 这么一停摆,直接把美方的纸老虎底子戳破了。差不多75万名联邦雇员只能停薪休假,就连证券交易委员会都裁了90%的人手,只留几百人处理紧急事,联邦航空局也有1.1万多人休假,更别说本来就负责一线检查的CBP了。既没钱又没人手,之前喊得特别响的收费新规,一下子就成了烫手山芋。 眼看着10月14日的生效日期越来越近,CBP憋出了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解决办法”,就是一艘船要不要交费、该交多少,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自己去财政部的Pay.gov平台上办手续。 至于监管这事,CBP根本没底气说清楚,只含糊地说“得看之后能抽出多少人手”。这操作简直荒唐到顶了,美国自己定的规矩,却把最核心的判断和执行责任,全推给了要交费的船东,这就好比让商家自己给自家商品定税,还得主动交钱,背后连最基本的核查人手都没有。 要知道,CBP的收费标准本来就不简单,光附件就分了三类,还涉及“净吨核算”“集装箱计数”“哪个高算哪个”这些专业计算,甚至得先搞清楚一艘船算不算“中国拥有、运营或者建造”的,就连股权占比超过25%的都要算进去收费。 这些专业的判断,本来该由有执法资质的CBP工作人员来做,现在却扔给船东自己处理。这样一来,要么是船东怕惹麻烦多交了钱,只能吃哑巴亏;要么是摸不准标准少交了钱,之后CBP要是突然“有了人手”再回头追责,整个航运行业都得被搅得不得安宁。 更讽刺的是,CBP之前还放话说“没提供缴费凭证的船舶,就不让装卸货或者不让放行”,现在连谁该缴费都没人判断,这威胁简直成了笑话。 更打脸的是,就在美国用“自助缴费”糊弄事的时候,中国的反制措施已经落地,执行得明明白白。同样是10月1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开始施行《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不管是收取范围、分阶段的标准,还是哪些情况能豁免、缴费的流程,都写得一清二楚。 比如美国船舶按净吨收费,2025年每净吨收400元,之后每年往上调;同一趟航次去多个港口的,只在第一个港口缴费;还明确了船厂修理的船等可以豁免的情况,由海事管理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核实收费。 一边是规则清晰、执行到位的精准反制,另一边是朝令夕改、没人落实的混乱闹剧,这么一对比,美国治理能力不行的毛病,暴露得明明白白。 这事根本不是什么“政策意外”,而是美国政治两极分化、行政效率低的必然结果。为了党派争斗搞政府停摆,为了拉选票喊空口号,把国际贸易当戏,把行政执行当摆设,到最后只能用“自己判断缴费”这种荒唐办法遮丑。 他们所谓的“对华施压”,到最后反而压垮了美国政府自己的公信力,这种草台班子似的操作,不光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