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低开回暖。沪指低开2.49%,随即快速回升、整理,午后尝试收复失地,收盘跌0.19%;创业板指收跌1.11%、科创综指涨0.8%、北证50指数跌1.29%。
市场成交金额2.3548万亿元,比上周五少1608亿元。上涨个股约占31%,涨10%及以上股95只,跌10%及以上股6只。全部股票的中位数跌0.79%。
A股之强超出预期——周一大幅低开没有悬念,不会持续下跌也符合预判,但当日几乎收复全部失地,收出一根实体很长的阳K线,多少有点出人预料。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前我们的底气很足,即使中美关税战、贸易战重开,我们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且有信心赢得主动、赢得最终的胜利。
周一强势表现的稀土、光刻机、芯片半导体等板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我们打赢关税战、贸易战是充满信心的,即使受冲击的航运板块也不跌反涨。
二是现在的A股已非半年前,更非一年前的A股了,不仅独立性、韧性更强,而且牛市理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只要出现大幅下跌就会有较强的承接盘。
4月7日及以后的走势也向人们展示了,即使短期内受到较大的冲击,A股也会很快稳住阵脚、逐步回升,甚至走出一波上升行情,故这一次市场不再恐慌。
三是市场风格和热点进行了切换的尝试。周一很明显的特征是,沪指比创业板指强,主板权重股明显强于大盘,传统蓝筹有了“抗跌能涨”的模样。
比如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中字头蓝筹,近三个交易日的走势是两涨一平,相比股指的大幅震荡和它们之前一路阴跌的走势,已今非昔比,是值得留意的信号。
周一走势验证了A股是全球市场的“中流砥柱”的判断,也部分验证了低估值蓝筹股将是A股中流砥柱的预判。那么,接下去A股会怎么走?
首先,市场不会简单复制4月7日以后的单边上行走势,一是形态位置不同了;二是市场结构还没有理顺、行情主线并不清晰;三是外围不确定因素仍未消除。
其次,大盘整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格局还是有希望的。一是沪指韧性较强、下方承接较强、大盘蓝筹股也走势渐强;二是科技热点并未全面消退,人气得以维系。
第三,时不时的震荡反复还会发生。中美对抗和博弈仍将继续,尽管市场已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但突发性的消息还是会对市场造成短暂的冲击。
此外,本周有5只新股发行,而且是每个交易日安排了一只。天天有新股发行这种不好的感受,已经久违了,是A股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若IPO真的开始提速,则市场信心会受到打击,人们对政策的稳定性及对A股的功能定位又会产生怀疑,那么在风雨中就更容易受挫,这是需要引起警觉的。
综上,A股“一个低开”便化解了周末不利消息的冲击,显示了较强的韧性,后市有望恢复稳中有升的态势,而沪指及主板蓝筹,或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