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今天(10月12日)报道:“针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根廷总统‘致力于让中国退出’,中国驻阿根廷使馆表示,贝森特的挑拨性言论再次暴露美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战和对抗思维。” 美国这回确实把自己架在了尴尬的位置,以为扔出200亿美元就能让阿根廷跟着自己的节奏走,结果转头就被米莱摆了个明明白白。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里,说米莱承诺“让中国退出阿根廷”,还把阿根廷吹成“拉美灯塔”,可这话刚落地,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弗兰科斯就直接拆台,说根本没这协议,中国还是重要贸易伙伴,货币互换协议也好好的,等于当众给了美国一记耳光。 美方的算盘打得挺精,知道阿根廷正缺钱,刚经历选举失利,金融市场动荡得要靠外汇储备维稳,就抛出货币互换、回购比索这些诱饵,明摆着是拿经济援助当筹码,逼阿根廷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可他们忘了,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早就和中国绑在一起了——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出口都和农业有关,农业创汇占了外汇来源的一半,而大豆又是农业出口的顶梁柱,全球第三大大豆生产国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要吃掉1亿吨以上,这对阿根廷来说就是送上门的饭碗,怎么可能说丢就丢。 美国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之前因为贸易争端,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从占比近半跌到几乎归零,2024年还卖了130亿美元,今年直接被南美挤走了市场。 眼看着中国把订单分给巴西和阿根廷,美国就想捏软柿子,可阿根廷不吃这一套。 9月阿根廷刚宣布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中国买家两天内就抢了20船,合计130万吨,没过多久又登记了40船266万吨,全是11到12月的船期,大部分都销往中国。 这操作直接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跌到每蒲式耳10.1美元,美国农民急得跳脚,农业部长都忍不住给贝森特发短信吐槽,说“我们救助阿根廷,他们却低价卖大豆给中国,这是觉得你傻”。 更讽刺的是,美国给阿根廷的200亿美元援助还没兑现,国会那边 already 吵成一团,可阿根廷这边已经靠着免税政策赚了70亿美元销售额。 米莱心里门儿清,美国的援助是带毒的橄榄枝,拿了就得把金融命脉交出去,以后政治经济都得听美国的,而中国给的是实打实的市场。就拿大豆来说,阿根廷免税后每吨价格比美国低10%,运输距离还短,中国自然愿意买;高粱更不用说,中国几乎包揽了阿根廷全部的高粱出口,米莱干脆直接提升出口标准,跟中国的要求对齐,摆明了要巩固合作。 美国这种“自己搞不定就拆台”的套路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任命驻阿根廷大使,特意挑了个公开说要“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彼得·拉梅拉斯,哪怕阿根廷社会骂这是“殖民主义威胁”,美国参议院还是强行批准了。 可这种霸权手段在利益面前根本不管用,阿根廷太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中国手里有市场,能给外汇,还不附加政治条件,美国给的援助看着多,实则全是捆绑条款。就像中国驻阿根廷使馆说的,美方满脑子冷战思维,与其挑拨离间,不如做点实事,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其实美国自己也知道这套行不通,只是放不下霸权架子。他们一边给阿根廷画饼,一边看着本国农民诉苦,印第安纳州的农民早就说了,政府补贴顶不上失去的中国市场,北达科他州的议员更是直言,救助阿根廷却坑了自家农民,这是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可即便如此,美方还是要硬撑着搞对抗,仿佛只要把中国挤出拉美,自己就能重新掌控一切。 但现实很骨感,阿根廷用实际行动选了利益而非霸权,中国的市场吸引力、平等合作的姿态,根本不是美国的胁迫能比的。这种靠施压维持的所谓“盟友关系”,终究抵不过实实在在的经济纽带。 美国要是一直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只想着搞破坏、分阵营,迟早会发现,越来越多国家不会再吃“霸权套路”这一套,毕竟谁也不会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