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阿根廷财政部长卡普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愿意继续购买阿根廷比索和阿根廷债券,以帮助阿根廷比索稳定汇率。 这对于阿根廷来说,这可真算是一场“及时雨”。 这笔货币互换协议操作起来挺有意思。 按协议,美国会先用50亿美元的短期阿根廷债券来换比索。 阿根廷财政部得拿比索把这些债券抵押出去,半年之内要把债券买回来。 如果半年还不上,就得按当时的汇率用美元来结算,这时候美国可以直接拿阿根廷的国债来抵账。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阿根廷先把债券“押”在美国那儿,换来一笔急需的比索,缓解一下国内的经济压力。 美国为啥会帮阿根廷一把? 其实这里头的算盘谁都明白。 美国当然不是做慈善的,背后其实还是看准了阿根廷有不少好东西,比如锂矿和农业资源。 阿根廷的锂矿在全球都排得上号,而美国这些年正拼命抢占新能源产业链。 通过这次合作,美国不但能稳定自己在南美的影响力,还能顺带争取点资源合作,算是一箭双雕。 阿根廷这头呢,虽然明知有条件,但在外汇储备告急、比索暴跌的情况下,也只能先把眼前的火扑灭再说。 其实这些年,阿根廷一直在和外部“大玩家”打交道,想要缓解经济压力。 这次跟美国的货币互换,说穿了就是一场现实中的利益交换。 美国希望稳住阿根廷这个南美重要国家的位置,顺便拓展自己在锂矿和农业上的布局。 阿根廷则是用自己的资源和未来债务压力,换取眼前的喘息机会。 双方都不傻,各取所需。 这次美国伸出援手,短期内确实帮阿根廷缓了口气。 比索汇率有所企稳,国内外市场信心也稍微提升了一些。 但从长远来讲,阿根廷的经济难题依旧棘手。 债务压力、通胀高企、外汇储备不足,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阿根廷政府也在多次公开场合表示,会继续推进货币和财政改革,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争取为国家经济带来更多积极变化。 不过,目前没有哪个官方计划能彻底根治阿根廷的“老毛病”,只能一步步来。 从全球角度看,美国这次和阿根廷的合作,不只是单纯的经济援助,更是美元全球影响力的体现。 美方通过金融合作,稳住南美的重要棋子,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话语权和资源。 对于阿根廷来说,这次协议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虽然短期缓和了压力,但未来怎么还债、怎么守住自己的资源,还得看阿根廷政府后续怎么操作。 总的来看,这次阿根廷突然宣布的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实际上是两国各自需求碰撞下的产物。 阿根廷急需外部资金救急,美国看重资源和地区影响力,双方一拍即合。 对于阿根廷老百姓来说,暂时能喘口气;对于国际市场来说,这又是一次南美经济与美元体系互动的缩影。 未来阿根廷经济能不能真正走出困境,目前还没有官方给出明确方案。 阿根廷政府也表示,会持续推进改革和国际合作,尽力让国家经济稳下来。 参考:阿根廷经济部长称美国愿意持续买入比索——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