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浮云]这次我们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中,有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就是针对芯片半导体

[浮云]这次我们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中,有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就是针对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很多人没有想到,在半导体行业,稀土也是这么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   这条措施明确规定,最终用途涉及研发或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这些制程所需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都必须逐案审批。   同时,还包括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这不是泛泛的限制,而是精准锁定高端领域。   为什么是14纳米以下?因为这个节点标志着逻辑芯片进入高性能计算时代,从手机处理器到数据中心服务器,都离不开它。   更小的节点意味着更高的集成度、更低的功耗,但也对材料纯度要求苛刻,稀土在这里充当“催化剂”,优化掺杂过程,提升电子迁移率。   同样,256层存储芯片是NAND闪存的巅峰代表,用于固态硬盘和AI训练设备,层数越多,存储密度越高,但堆叠工艺中,稀土助剂能防止层间绝缘失效,避免数据丢失风险。   这些门槛不是随意设定的,而是基于全球产能分布:目前,领先企业如台积电和三星,在这些制程上高度依赖进口稀土,管制一出,供应链中断风险立刻放大。   这条措施不封死所有出口通道,而是通过逐案审批,留出灵活空间,这既维护了国家资源安全,又避免了全面对抗的升级。   过去几年,国际上对半导体设备的封锁层出不穷,从光刻机到EDA软件,无一不在卡脖子,现在,反过来用稀土作为杠杆,能有效平衡博弈。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美元,其中高端部分占比近40%,如果供应延迟,企业库存只能缓冲3-6个月,之后生产成本可能上涨15%-30%。   科技竞争从来不是单向的,资源主权才是底线,忽略这一点,再先进的芯片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果材料供应受限,设备维护周期延长,全球产能瓶颈会进一步凸显,测试环节同样如此,稀土基探针卡能承受高温高压,确保芯片功能验证准确率达99%以上。   2025年前半年,全球稀土价格已上涨25%,部分源于预期管制效应。   供应链重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中国作为供应方,有责任引导有序流动,但也必须守护核心利益。   科技自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从资源端抓起的系统工程。   某些依赖进口的国家若继续“脱钩”幻想,只会自缚手脚;反之,合作空间巨大,前提是平等互惠。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涉稀土出口管制,中方接连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