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稀土 “绕地球一圈” 卡壳了!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声明:以后不再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

稀土 “绕地球一圈” 卡壳了!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声明:以后不再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特别是钕和镨。 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尖端武器系统,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稀土元素的参与,在17种稀土元素中,钕和镨尤为特殊,它们是制造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关键原料,而这些磁体则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核心组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MP Materials拥有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场,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其开采的稀土精矿几乎全部需要运往中国进行加工,这种“西矿东加工”的模式,暴露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奇特现状。 稀土从矿山到成品,经历着一段曲折的全球之旅:在美国开采的稀土原矿,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经过复杂的分离和提纯工艺后,部分成品再返回美国,最终融入各类高科技产品。 这一循环模式已稳定运行数十年,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中国掌握了稀土分离提纯的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 数据显示,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纯度、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建立了全球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MP Materials的决策并非一时兴起,该公司明确表示,将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加工设施,旨在打造美国本土的完整稀土供应链。 商业利益是首要驱动力,稀土精矿与加工后的稀土氧化物之间存在巨大价差,继续仅仅出口原材料,意味着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正如公司高管所言:“我们要捕获全部价值,而不只是一部分。” 地缘政治因素同样关键,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关键产业回流,稀土作为战略资源,自然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国防部已多次资助本土稀土项目,力求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然而,构建独立的稀土供应链绝非易事,MP Materials面临三重障碍:技术积累不足、环境审批严格、成本竞争力欠缺。 特别是环保挑战不容小觑,稀土分离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工艺和严格的污染控制,在美国现行的环保法规下,新建加工设施面临重重阻碍。 即便克服这些困难,MP Materials的产能规模与中国现有的精炼能力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目前,中国掌控着全球约85%的稀土精炼能力,这种规模优势非一朝一夕所能超越。 这场稀土博弈的结局将影响深远,如果美国成功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全球可能形成两个并行的稀土体系,如果失败,则证明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无论如何,MP Materials的声明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全球稀土供应链正在重组,各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场围绕“工业维生素”的争夺战,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科技产业格局。 MP Materials的决策反映了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效率与安全的天平上,各国正逐渐向后者倾斜,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完全自给自足是否可能?又是否可取? 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优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涵盖了技术、规模和产业链配套等多个维度,这种优势具有相当的韧性,不会因单一企业的决策而动摇。 正如半导体产业中的台积电一样,某些产业节点一旦形成集群优势,就会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高枕无忧,全球稀土供应格局正在多元化,从回收利用到替代材料,从新矿开采到国际合作,各种替代方案都在积极推进。 未来的稀土格局更可能走向一种动态平衡——既有竞争性的多元供应链,又在特定环节保持必要合作,完全的产业链脱钩对任何一方都是损失,因为在全球化体系中,效率与安全需要兼顾。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从稀土加工向更高附加值的材料科学和应用技术迈进,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竟,拥有资源是优势,但将资源转化为技术和创新优势,才是长远之道。 稀土博弈的本质,不仅是资源之争,更是科技和创新之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国家和企业。

评论列表

Arsen
Arsen 1
2025-10-15 09:12
现在稀土在美国价格很高,已经不存在成本问题了,技术也不是问题,至于环保问题,在安全和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Arsen 回复 10-15 10:54
美国精炼工厂都已经开建了。技术肯定有,只是没有中国的先进,生产成本也高。但是美国国内稀土价格根据品种不同,已经是中国国内价格的2到10倍,经济推动技术进步

三锅头 回复 Arsen 10-15 12:19
如果只是成本的问题美国需要跟我们谈判?你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