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制下架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包括华为、中兴、海康威视。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当地时间10月10日出台了一项禁令,这事儿像一块巨石砸进了中美消费电子贸易的湖里,他们拿“国家安全有风险”当理由,逼着各大电商平台下架几百万件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 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大华技术这些品牌最先受影响,像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这些日常用的电子产品,反倒成了他们嘴里说的“有威胁”的东西。 FCC主席布兰登・卡尔说得特别肯定,他说这些产品可能会被用来搞“中国的监视活动”,甚至还能“破坏通信网络”,他还大张旗鼓地说美国主要的电商平台已经配合执行下架了,那模样就像在“维护安全”似的。 可要是把他们说的那些漂亮话拆开看,这些被下架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真实情况,跟“安全威胁”根本不沾边。 拿家用安防摄像头来说,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的产品性能稳定,价格也不贵,早就卖到美国乡村地区了,那些地方美国大型运营商和欧美供应商觉得赚不到多少钱,都不愿意去,最后倒成了中国设备的主要市场。 美国有个小型电信运营商叫LHTC,公司总裁詹姆斯・凯尔之前就说过,在用华为设备之前,他们合作的供应商不仅收费高,信号还老断,换成华为设备后几乎没出过故障,客服回应也特别快,而且他们认真评估过,根本没有安全问题。 智能手表这一类产品就更谈不上“监视”了,华为的智能手表在美国市场主要做的是健康监测、运动追踪这些民用功能,之前在亚马逊这些平台上销量一直挺稳的,现在要是定位在美国境内搜索,根本找不到相关结果,可切换到日本这些境外地址就能正常显示,这一看就知道禁令是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FCC说的那些“安全依据”根本站不住脚。中兴通讯在回应里说得很清楚,他们好几次想跟美国政策制定者沟通,想知道自己的产品到底有什么“问题”,可美方从来没拿出过任何证据,证明他们的产品损害了美国的安全或者消费者的隐私。 这跟大疆的遭遇差不多,美国法院审理之后都承认,国防部对大疆的核心指控证据不够,可还是拿“技术能有两种用途”这种没道理的理由,把大疆列进了限制清单。 说白了,“国家安全”就是美国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万能借口,从2017年特朗普政府把中国定义成“战略竞争者”开始,这个借口就成了他们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工具,先炒作什么“后门论”“窃密论”,然后再出台禁令,这套流程他们早就用得很熟练了。 这次下架行动说到底,就是美国在赤裸裸地耍科技霸权,背后藏着的是他们深深的焦虑和霸道。在通信、物联网这些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越来越强,这让美国觉得自己的优势越来越小,可他们不想通过公平竞争来比技术,反而用行政权力把市场封起来。 FCC早就布好了局,今年7月更新的“覆盖清单”里,就把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好多企业列了进去,直接不让这些企业的设备获得进口或者销售的授权,这次下架只是再加把劲,接下来到10月28日,他们还计划投票决定要不要进一步收紧限制,甚至要把含有清单里零部件的设备也封杀了。 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就好比有人为了赢比赛,直接把对手的跑道给挖断了,这哪还有一点“自由市场”的样子。 这道禁令看起来是精准打击中国企业,可实际上却让美国自己陷入了麻烦。对中国企业来说,影响其实不算大,中兴在美国市场的收入占比还不到1%,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从美国赚的钱也不到5%,这些企业早就开始把目光放在其他更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上了。 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却成了直接的受害者,之前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子产品,现在买不到了,美国老百姓只能被迫买更贵的替代品,日常消费的成本一下子涨了不少。 面对这种霸权行为,中国的企业和政府都没有等着挨打。中兴明确表示强烈反对,还在评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大疆就更不服输了,针对法院那些不合理的判决,他们向联邦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直接指出,美方是在“把国家安全的概念用得太广、滥用国家力量”,商务部也早就表明了态度,说“中方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咱们在稀土这些关键领域制定的出口管控制度,就是应对这种不公平打压的底气。 这场较量还远没结束。FCC的这道禁令,标志着中美科技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想通过把通道封死来扼杀中国科技的活力,可他们忘了,技术进步从来都不是能堵得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