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人最顶级的福气,就是死得快。那些被送进医院的老人,无论是60岁,70岁,80岁

老人最顶级的福气,就是死得快。那些被送进医院的老人,无论是60岁,70岁,80岁还是90岁,如果你的病大概率治不好了,就这样一直在医院里面熬着,你的儿女心里面是特别不情愿的。他们可能不是怕花钱,他们一定害怕一直陪着你熬下去。 庄子有个鼓盆而歌的故事。妻子去世,惠子前去吊唁,却看见庄子在敲着瓦盆唱歌。 惠子不禁责备庄子,庄子却说:“妻子去世作为丈夫怎能不悲伤?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她安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我还要哭哭啼啼,这岂不是太不通达命运了吗?” 犹记得当时奶奶生病的时候,各位叔伯和婶婶们愁眉苦脸地轮番留守在医院里,个个都是急躁的模样。不是说公司一直在催促回去,就是家里的孩子需要照顾,需要辅导学习,几乎每个人的眼中都透露着疲惫与无奈。 在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当子女都已经人到中年,五十岁上下的年纪,面对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的七八十岁的年迈父母的时候,真的没有那么情深,更多的是疲惫和无奈。 这种人间的真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就如曾经看到过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扇自己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的嘴巴子,最后爷俩抱头痛哭。外人看来是儿子不孝,其实,其中滋味,外人无法感同身受。 白岩松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程度简直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我们总是喜欢迎接新生,却对告别一无所知。 现实生活中,在面对死亡来临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老人本人不愿意离开,总是希望还能再多活几年,即便遇到了无法治愈的重大疾病,不惜花光所有积蓄,甚至拖累子女,也要治疗,赖在医院里痛苦煎熬着。 一种是子女们用过度医疗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和爱,却从来没有问过父母,靠机器维系着生命苟延残喘的毫无质量可言的活着是否愿意。 其实,无论哪一种,都是没有真正理解所谓“通达命运”四个字的人。 人,从新生降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伴随着死亡的到来。这是注定的宿命。 犹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曾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其实,最重要的是,人在活着的时候,活得像个人,认真过好每一天,快乐过好每一天,尽量去体验,当死亡来临时不留遗憾,才能潇洒离去。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提高了,所以,如果出现了小毛病就要及时就医治疗,不要拖,不要被其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如果遇到了真的无法治愈的大病,就要调整好心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活一天快活一天,一切都会释然了。 人到了老年,悲欣交集了大半生,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孙辈也已经承欢膝下,享受了天伦之乐,从通俗意义上来讲,人已经没什么遗憾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 就如老人们常说:“睡一觉安静的离开,或者突然倒下再也没起来的人,才是有大福报的人。” 人到老年,最大的福报,或许真的就是死得快。既没有遭受病痛的折磨,也没有拖累儿女,安然离去,是非常难得的福报。 梧桐叶落尽,春天会再来。生命的轮回里,重要的不是抗拒冬天,而是在每个季节都活出该有的样子。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我们能像庄子那样说:“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生命让我们劳累,死亡让我们安息,这何尝不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