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超越个案裁判、延伸司法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被誉为“撬动社会管理的杠杆”与“法治医嘱”。近日,龙山县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不仅化解一起冒名顶替办理婚姻登记的“蹊跷”离婚案件,更从源头上为破解虚假婚姻登记难题、减少群众诉累开出了“法治良方”。
案情简介
原告田某要和李某甲离婚,但李某甲一上法庭就喊冤,说“我根本没跟他结过婚!”法官一查,果然有问题——田某拿出的结婚证上,照片里的女方压根不是李某甲。经承办法官向相关街道办事处核查确认,结婚证照片中的女方实为李某乙,系该婚姻登记的实际申请人,当年是李某乙冒名顶替,才办下了这张“错鸳鸯”结婚证。
个案背后的治理难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此类冒名顶替的婚姻登记,无法通过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解除,只能依法撤销。梳理案件时法官发现,近年来类似纠纷时有发生——当事人表面起诉离婚,实质是为解决错误婚姻登记问题,不仅让群众多跑冤枉路、增加诉累,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司法建议破解困局
为从根源上化解此类矛盾,龙山法院精准靶向发力,向龙山县民政局发出针对性司法建议:一是依法撤销田某与李某甲的错误婚姻登记,并在婚姻登记管理系统完成补救;二是强化自我纠错意识,对今后发现的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婚姻登记,及时依法撤销,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严把婚姻登记“入口关”,在登记发证时加强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审查核实,从源头杜绝虚假登记。
这份司法建议得到了龙山县民政局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响应。民政局表示,法院的建议为从根源上治理虚假婚姻登记提供了“对症良方”,下一步将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作,将建议内容逐项落实落细,共同妥善处置虚假婚姻登记问题。
司法建议从来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撬动社会治理的关键“支点”。下一步,龙山法院将持续提升司法建议的针对性、精准性与实效性,以“治未病”的思维推动司法审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用高质量司法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