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当地时间10月12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和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接连发声,急

当地时间10月12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和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接连发声,急着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   这关税本来就来得莫名其妙,2024年8月26日,加拿大财政部突然宣布,从当年10月1日开始,所有中国产的电动车,在原来6.1%关税的基础上,再加征100%的附加税,最后税率直接飙到了106.1%。   给出的理由跟美国、欧盟一模一样,无非就是“中国产能过剩”“存在非市场行为”那套话,连加拿大媒体都忍不住批评这是跟着别人学舌的政治操弄。   这背后全是美国的影子。就在加拿大政府宣布征税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刚来过加拿大,还公开呼吁美加在电动车问题上“统一战线”,转头加拿大就出台了政策,说是独立决策,其实就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可讽刺的是,美国后来两次推迟了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决定,反倒把冲在前面的加拿大晾在了尴尬境地。   联邦政府做的决定,苦果全落到了马尼托巴和萨斯喀彻温这两个省头上。这俩省都是加拿大的农业命脉,萨斯喀彻温省是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生产省,中国曾是该省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2024年对中国的出口额还高达37亿加元,可到了2025年8月,这省对中国的出口直接跌到9600万加元,比去年同期跌了76%。   马尼托巴省更不好过,它是加拿大重要的猪肉生产基地,境内有北美规模最大的枫叶食品猪肉加工厂,可中国的反制措施让这里的生产商遭了重创,整个猪肉行业已经损失了1.2亿加元,有家猪肉企业直接报告每年要损失1900万加元。   基纽在给总理卡尼的信里说得很直白,这种做法“引发了一场双线贸易战,对加拿大西部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关税多存在一天,草原省份的生产商就多受一天罪。   更荒诞的是,这关税压根没起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反而先坑了自己人。加拿大2023年进口电动车总共快95.4亿加元,中国是第二大来源,占了22亿加元,中国电动车靠着成熟的电池技术和性价比,本来很受加拿大消费者认可。   可100%的关税直接让车价翻倍,温哥华有个经销商的展厅里,以前热销的比亚迪海豹,加税后售价从4万加元涨到8万加元,半年只卖出3辆。   消费者不是不想买,是真买不起,2025年二季度加拿大电动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暴跌39.2%,核心就是5.5万加元以下的低价车型彻底断供了。   不少经销商库存积压,生意一落千丈,加拿大汽车经销商协会早就抱怨过,补贴政策波动都能让销量下滑,更别说这种翻倍的关税了。更打脸的是,加拿大自己还在给汽车产业砸钱,给大众等公司的超级电池工厂提供370亿加元的补贴,却转头骂中国补贴“不公平”,这种双标连自家媒体都看不过去,直言这是让消费者补贴外国车企的利润。   而且加拿大本土根本没有成熟的电动车产业链,加税后反而更依赖美国、墨西哥进口,车企零部件采购成本还涨了19%,本土车企Lion Electric的产能连市场需求的10%都填不满,所谓的“产业保护”纯属空谈。   就连联邦政府喊的“绿色转型”口号,也被这关税戳破了。加拿大本来计划2035年实现新售汽车全零排放,可2023年零排放汽车的注册量只占11%,正是需要更多低价电动车推动普及的时候,却把最大的性价比来源拒之门外。   这种做法根本不是搞环保,而是叶公好龙,嘴上喊着减排,真见着中国的新能源技术来了,又急着封杀,既增加了自己的转型成本,又拖了全球清洁技术的后腿,典型的经济与气候双输。   民众的态度也早就变了,去年还有63%的人支持这个关税,现在只剩44%了,反对的人反倒升到了47%。大家慢慢看明白了,这关税保护的不是加拿大的利益,而是联邦政府讨好美国的私心。   毕竟美国自己都在犹豫要不要加税,还派沙利文来撺掇加拿大冲锋,结果加拿大当了出头鸟,反被中方反制打得满地找牙,连美国都没伸手帮忙,反而还威胁要对加拿大木材、乳制品加税250%。   现在两省省长急着发声,也是实在扛不住了。萨斯喀彻温省早就派省长莫伊带着议员访华,想推动中方取消油菜籽关税,马尼托巴省更是把农业损失算得明明白白。   他们手里还有个重要筹码,油菜籽、猪肉是西部省份的经济支柱,这些地区的选票向来是联邦选举的关键。安大略省的汽车经销商们还联合发起请愿,1.2万个签名直接送到了国会山,喊着“我们要的是选择权,不是被关税绑架”。   连联邦农业部长麦克唐纳都松了口,承认“支持农民是首要任务,关税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也说得很明白,要是加拿大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中方也会对等取消对加拿大相关产品的关税,这为解决争端提供了清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