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费72小时大反转,中国反制让美连夜改规则。10月14日,本该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航运“下狠手”的日子,美国计划对所有中国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以及部分外国汽车运输船,额外征收一笔“港口服务费”,初始费率每吨50美元,三年内涨到140美元。 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老早就盯着中国航运业不放手,早在几年前的中美贸易摩擦高峰期,美国就开始在船舶领域下绊子,比如限制中国船只进入某些港口,或者加码审查。 现在跳到2025年10月,眼瞅着大选临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忽然放出风来,说要从10月14日起,对所有中国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外加一些外国汽车运输船,征收一笔叫“港口服务费”的东西,起步价每吨50美元,三年内逐步拉到140美元。 可真要算细账,先疼的是美国自己!就按美国海关公布的细则,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中国建造的船舶要么按每净吨18美元要么按每个集装箱120美元算,哪个高就按哪个收。 这么算的话,一艘载着1万个集装箱的货船,光这一项费用就得掏上百万美元,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2026年加起来要承担32亿美元的负担,这钱最后还得转嫁到美国进口商头上,相当于给中美贸易额外加了4%的关税。 美国港口早就被中国船舶“绑定”了,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组成的圣佩德罗湾港区,63%的货物都来自中国,之前曾出现过12小时内没有一艘中国货船靠岸的情况,当时港口官员都慌了神;还有美国最大的国际海洋货物承运商海岸海运公司,24艘船里16艘是中国制造的,CEO直接说这税能“毁了美国所有航运公司”。 这些数据可不是说着玩的,航运业一乱,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先扛不住,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大买家,货物运不出去只能烂在仓库,而农场主恰恰是大选关键票仓,这波操作等于直接给自己的选票挖坑。 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宣布,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和美国征税同一天生效,这针对性谁都看得懂。 按照官媒说法,中方的费率是阶梯式上涨,从每净吨400元慢慢涨到1120元,一艘万箱美国船舶一趟就得交100万美元,三年后成本还要翻倍。但同一艘船一年最多收5次费,看似留了余地,实则掐住了美国航运的命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能源和农产品依赖航运,要是绕路走,成本更高还耽误时间。 这反制一出来,美国内部先炸了锅。超过300个贸易协会和数百家公司早就反对这项政策,因为一旦落地,每个集装箱成本要增加600到800美元,地中海航运每年得损失200亿美元,佛罗里达的船舶经纪人、中西部的农场主全在诉苦,说这税比关税还狠,会让物价涨、出口跌、丢工作;洛杉矶港执行董事都坦言,航运公司从4月就开始焦虑,要么转嫁给客户要么自己扛,可美国消费者刚从通胀里喘口气,哪经得起再涨价? 这些压力全堆到了特朗普政府头上,眼瞅着10月14日已经过去,特朗普原本强硬的态度突然软了下来。要知道,中美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都6882.8亿美元了,美国对华出口增速比全球出口增速还高,这种深度绑定的关系哪是一笔港口费能切断的? 之前关税调整时,洛杉矶港一半泊位空闲,关税一降立马“一船难求”,这供需刚需摆着呢。真要是硬扛,不仅航运业遭殃,大选前的通胀数据肯定难看,选票丢了可就彻底没戏了! 所以说这72小时反转根本不是意外,是美国自己算不过来账了。想靠打压中国刷政绩,却忘了自己的港口、企业、农民早就和中国航运绑在了一起,中国反制一出手,最先受不了的是美国内部的利益集团。 那些喊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政客,到头来发现砸的是自己人的饭碗,连夜改规则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政治秀可以演,但真金白银的损失和手里的选票,可比口号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