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风吹过鱼塘,丰收的喧嚣已过,李叔站在鱼塘边忙碌着,将一尾尾细密如银针的鱼苗倾洒入塘水中,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期盼着来年的丰收之景。
作为“罗非鱼养殖之乡”“罗氏虾养殖之乡”,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水产养殖面积约2.8万亩,养殖业从业人数约有5千人。李叔作为养殖户的一员,在白土镇经营着近70亩鱼塘,近期却因一桩纠纷险些撤场……
鱼塘“风波”引争执
“不交租金就赶紧撤场!”高要法院白土法庭审判庭上,某村生产联队的负责人陈叔指着手中的承包合同愤愤不平,“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现在是你不遵守约定、拖欠租金,我们必须收回鱼塘!”
2020年11月,李叔与本村生产联队签订了鱼塘承包合同,约定承包近70亩鱼塘用于养殖罗非鱼、狮头鹅等,并于每年12月30日之前支付租金14万元。
但自2023年以来,李叔未再支付租金。经多次催缴无果,今年8月,生产联队向白土法庭起诉,要求解除合同、收回鱼塘并支付尚欠的租金28万元。
李叔急切地解释道,是因为饲料、人工等成本越来越高,投资鹅苗数量增加,鱼塘资金才周转不灵,“一旦撤场,70亩鱼塘的鱼和6000多只狮头鹅就都打水漂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仅凭双方说辞无法真正衡量纠纷背后的得失轻重。蔡惠婷法官一锤定音,决定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来到鱼塘,水下的鱼群听到声响便四散游去,水面哗啦作响。“嘎嘎嘎——”壮硕的鹅群羽毛光亮,在岸边昂首挺胸。
“要是撤场了,这些鱼和鹅不知道能安置在哪里……”李叔低声叹道。
“鱼塘养殖状况良好,拖欠租金只是一时的事,强行撤场不仅过程繁琐,水产的市场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对村民也是一种损失。若以调促和,不仅能让村民继续享受分红,又能让李叔继续经营鱼塘,这不是共赢局面吗?”
蔡法官在心中快速盘算起来,“但租金拖欠太久,陈叔和其他村民怨气很大,怎么才能修复破碎的信任,让大家同意调解?”
代表“乡音”解干戈
解铃还需须系铃人,村民的工作还需要熟悉村民的人来解。
得益于此前建立的“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蔡法官很快便通过名册找到了合适的人选——省人大代表夏冠新。
作为人大代表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冠新深耕农村工作多年,熟悉合作社、村民之间的各种情况,在化解涉农纠纷上具备良好的群众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促进本案实质化解的不二人选。
有了夏代表的加入,陈叔也透露了生产联队的难处:“村民们接连两年都没收到该鱼塘租金收益的分红,已经很不满了,要是调解后拿不到租金,我很难向大家交代。”
夏代表拍拍他的肩膀表示理解,更替他仔细算了一把现实账:若解除合同,这么大的鱼塘一时之间很难租出去,这样村民不仅拿不到分红,还要承担闲置期的损失。
看到陈叔脸上浮现动摇的神色,夏代表再不慌不忙地继续从乡情、事理上劝道:“李叔也是村里一员,以往几年鱼塘的收益你们都看在眼里,现在他在经营上一时出现困难,咱们乡亲也得体谅一下不是?”
“夏代表,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回去和村民们再好好商量一下。”陈叔点点头。
与此同时,蔡法官也向生产联队的代表们充分说明调解的优势,从法理的角度引导大家理性思考,高效解决矛盾纠纷。
不久后,陈叔传来好消息:村民们同意调解了!
司法“活水”润渔乡
很快,夏代表与蔡法官一同找到李叔,向其说明继续拖欠租金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前期投入的经营成本也将会付之一炬,对鱼塘经营百害而无一利。
见李叔态度有些缓和,蔡法官建议在即将到来的罗非鱼上市期卖鱼,待资金回笼亦能支付租金。夏代表也提议卖一部分鹅苗。
最终,在众人劝说下,李叔同意调解,并答应通过卖鱼等方式尽快筹集欠付租金。
“法官,我筹到租金了!”9月17日,蔡法官接到李叔电话,立即联系夏代表及双方当事人来到法庭下设的人大代表调解室。
经过释法,李叔表示愿意一次性偿付28万元租金以及相应的诉讼费用,村生产联队也同意让李叔继续经营鱼塘,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随后,28万元租金及诉讼费也当场转入到生产联队的账户中。
“多亏你们的帮忙,我这鱼塘才可以继续经营下去。”李叔开心地说道。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风波刚刚平息的鱼塘上,水面不再被急促的涟漪搅乱。鹅群踱着沉稳的步子,叫声低沉而满足,整片水域焕发出平静而蓬勃的生机。
这是高要法院充分运用“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以司法“活水”润泽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动缩影。今年1-9月,高要法院累计聘任103名代表委员作为特邀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约140件,调解成功106件,调解成功率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