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山东聊城公安局茌平分局发布警情通报:10月14日22时46分,辖区发生一起酒后驾驶致多人伤亡案件。经查,杜某超(男,37岁)酒后驾驶小型汽车,沿辖区新政路由西向东行驶,与多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1人死亡,7人送医救治无效死亡,4人住院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目前,杜某超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经初步调查,事故系杜某超醉酒驾驶造成,其血液酒精检测含量为195.3mg/100mL,排除毒驾等。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酒驾醉驾知多少
(一)酒驾醉驾的标准
酒驾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
醉驾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
(二)酒驾醉驾的后果
一旦构成酒驾醉驾,轻者将面临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等行政处罚,重者则可能构成以下犯罪:
1.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
2.交通肇事罪:视情节最高可处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3.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视情节最高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视危害后果最高可处死刑。
(三)如何避免酒驾醉驾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酒驾醉驾,大家要避免“近、大、小、久”这几个误区。
×距离近:
“就开一小段路,没事吧?”
无论路程长短,只要酒后在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场所驾驶车辆,就构成酒驾。
×酒量大:
“自己精神状态好,开车没问题。”
酒驾的判定标准不是驾驶人的精神状态,而是血液酒精浓度这一客观标准。即便酒后自觉神智清醒,只要血液酒精浓度达标,就构成酒驾。
×车型小:
“骑二轮车也会酒驾?”
若驾驶的二轮车是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则和汽车一样,受相同的处罚。
×时间久:
“几个小时前喝的酒,应该酒醒了。”
人体代谢酒精的速度因人而异,受饮酒量、酒精度等影响,不能仅凭主观感觉判断是否酒醒。

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
道理虽简单
教训要牢记
酒后开车十分危险
01
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痹作用,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操作能力降低,往往不能很好地操纵车辆。
02
判断能力降低
酒后的人对光、声反应的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安全间距与行车速度,不能准确接收和处理路面上的交通信息。
03
视觉障碍
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3%,就会导致视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8%,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
至于醉酒的驾驶员,甚至只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
04
心态不稳易冒险
喝酒的人,大都觉得少喝点,或者自我感觉“良好”就没事,其实不然。喝酒后,在酒精刺激下,感情易冲动,胆量增大,过高估计自己,具有冒险倾向,对周围人的劝告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情。
05
易疲劳
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酒驾醉驾危害大
常见十大误区
都是各位司机比较容易忽略的
请一起来看看!
酒驾常见误区
误区一
酒量大,喝一点不会影响
酒驾认定标准和酒量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要看血液中酒精含量是否达到酒驾的认定标准。
误区二
药酒、甜酒不是酒
药酒、甜酒等,不管是什么酒,只要饮用后驾车,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gm/100ml,均属于酒驾行为。
误区三
酒后休息一会儿就能开车
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一会儿即可开车。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休息一会儿后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仍可能构成酒驾、醉驾,危及交通安全。
误区四
隔餐、隔夜酒不属酒驾
很多车主被定为“酒驾”的原因是晚上饮酒,第二天早上开车,仍测出酒精含量超标,因而被判定为酒驾。
误区五
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机动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中。酒后驾驶机动车再慢,驾驶人的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发生事故。
误区六
酒后骑摩托车不属于酒驾
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七
搭酒驾车出事不用担责
明知驾驶人酒驾依然搭车,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不仅要对饮酒后驾车的同伴及时劝阻,更不能为图方便、顾面子搭乘“酒驾”车辆,否则,自己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误区八
多喝水能稀释酒精
有些酒驾司机通过喝水、抽烟,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其实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肺部气体的酒精含量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能冲淡。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
误区九
不在公路上行驶不算酒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过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因此,在公路以外的地点酒后驾车,经检测后如达到酒驾或醉驾的标准,也将按相关法律条例处理。
误区十
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
一些醒酒药号称可以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但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