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抢救结束后,孩子母亲说“我没钱,可以等孩子爸发工资吗?”》 凌晨三点的抢救室

《抢救结束后,孩子母亲说“我没钱,可以等孩子爸发工资吗?”》 凌晨三点的抢救室,刚结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个因高热惊厥来院的孩子,终于脱离危险,安静地睡去。 我正准备记录病历,孩子的母亲轻轻叫住了我,欲言又止。她脸上泪痕未干,声音轻得几乎被监护仪的滴答声淹没:“医生,等孩子爸爸15号发工资了,我再来交费好吗?” 她全身微微颤抖,仿佛下一刻就要被孩子的病痛和生活的重压击垮。可她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像护住世间唯一的珍宝。 我口罩下的嘴角不自觉地抿紧,敲击键盘的手顿了顿。 “孩子目前情况稳定,你们先安心在这里留观。”我放轻声音,尽可能让语调平稳,“抢救和用药的费用不高,几十块钱。检查会贵一些,可以暂时不做。但如果病情有变化,就一定得做——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回到诊室,我在系统里备注:“家属经济困难,必要时启动医院欠费救助流程。” 窗外,城市依旧在沉睡,再过几个小时,我就下班了,急诊科又会迎来新一天的忙碌,我也可以放下所有关于临床的思绪。但这位母亲和她那句“15号发工资”的询问,将长久地留在我记忆里。 在临床一线这些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夜晚。疾病从不挑选时辰,也不在意你的银行卡余额。无论贫富,在健康与生死面前,每个人都一样脆弱,也一样坚韧。 作为医生,我们治疗疾病,但更多时候,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守护一个家庭的希望,如何在无力中传递温度。 晨光微露时,我再次去查看那个孩子。他睡得正香,母亲握着他的小手,靠在椅背上浅眠。这一刻的安宁,如此寻常,又如此珍贵。 最是人间疾苦,纷纷扰扰。 但愿喜乐安康,万事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