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在始兴县的广袤田野上,成群的白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翩跹起舞,洁白的身影与稻田交织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这迷人景象的背后,是韶关市林业部门近年来持续开展“爱鸟护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连续三年现身韶关,成为粤北地区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

系统保护:从巡查清网到全链条打击
“鸟类种群的恢复,是我们生态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韶关市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沈靖杰介绍,他们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执法巡查,组织基层护林员、执法力量对农林交错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二是深化部门协作,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从野外猎捕到市场交易的全链条打击;三是加强栖息地保护,在始兴、乳源、仁化等关键区域通过设立保护区、修复湿地环境等方式,为鸟类营造安全家园。

成效显著:专项行动掀起爱鸟热潮
自9月全省保护鸟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以来,韶关市迅速响应,立即开展清网专项行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出动3700车次、4900人次,依法拆除鸟网17张,在全市掀起了保护野生鸟类的工作热潮。
“鸟类是生态的‘晴雨表’,它们用翅膀为韶关的生态环境‘投票’。”沈靖杰表示,鸟类种群的恢复和壮大,直接印证了韶关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水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是全市持续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的扎实成果。
科普引领:线上线下共建保护网络
在提升公众参与度方面,林业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政策法规;线下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科普进社区等活动,与志愿者共建保护网络。

“我们始终坚信,公众是保护工作最广泛、最坚实的力量。”沈靖杰表示,未来将推动形成社会共治的长效机制:一方面继续压实监管责任,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深入与学校、社区、环保组织合作,发挥自然教育基地示范作用,开发丰富的自然教育课程,“让爱鸟护鸟、保护生态成为每一位市民的行动自觉”。

如今,群鸟翩跹已成为韶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见证了这座城市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与行动。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韶关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