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毒贩作案手段翻新:藏毒埋角落,虚拟货币交易!

“埋包藏毒”躲监管,“虚拟货币”隐交易......10月15日,成都锦江法院通过审理的典型案例带大家拆穿新型贩毒套路,避免沦为贩毒“帮凶”。

“双隐蔽式”新型贩毒:埋包藏毒+虚拟货币交易

传统贩毒多靠物流运输、当面交接、现金交易等手段,而“埋包藏毒+虚拟货币交易”的新型手段大大增强作案“隐蔽性”。

埋包运毒:把毒品藏进“城市角落”

所谓“埋包运毒”,是指毒贩不再直接接触买家,而是指使他人将大麻、合成毒品等分装成小袋,选在公园灌木丛、绿化带深处、废弃建筑墙角等“不起眼”的地方埋藏。这些地点看似普通,实则是毒贩精心挑选的“临时仓库”,完美避开物流安检、路面巡查等传统监管环节。

虚拟货币交易:资金流动“查无痕迹”

交易环节更难追踪——毒贩先通过境外密聊软件发布售毒信息,明确要求买家用虚拟货币付款。一旦收到转账,便通过视频“远程指路”,把埋毒地点的细节告知买家,让其自行取货。整个过程买卖双方零接触,资金不经过银行账户,且避开传统物流寄递渠道,具有隐蔽性。

但无论手段如何隐蔽,法律始终坚持“零容忍、全链条、严打击”的态度,严惩各种毒品犯罪。

真实案例:贪小便宜成为“工具人”!

近日,锦江法院审理了一起运用“埋包藏毒+虚拟货币交易”新型手段运输毒品案。被告人张某某在境外密聊软件上接到“上家”指令后,以200元每包的“薪资”,先后4次安排被告人李某某、吴某某作为毒品“埋包手”。二人明知要埋藏的是用于售卖的毒品,却仍被短期利益所诱,“接单”后在酒店内将大麻植株等毒品分装成小袋,并分散埋藏在市区内公园角落、绿化带深处等隐蔽地点。通过拍照片、录视频、发定位,把埋包地点的详细情况发给张某某,供其后续“指引”买家取货。

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追踪、现场蹲守等手段,逐步摸清这条“埋包—交易—取货”的贩毒链条,最终将张某某、李某某、吴某某三人全部抓获,当场查获尚未取走的毒品。

法律严惩:涉毒必罚,情节严重加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根据司法解释,多次运输毒品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锦江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运输毒品罪,综合三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自愿认罪认罚,吴某某、李某某处于共同犯罪的从犯地位,以及三被告人主动退缴违法所得等量刑情节,依法判决三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二年四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罚金。

如何防范?来看法院提醒

1.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高薪诱惑:如遇到网络上或者现实中那些条件诱人、工作内容却含糊不清的高薪工作机会,尤其是需要频繁出差,要求使用境外软件沟通,要求查询银行卡并提供银行卡使用等情况。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因一时贪念陷入毒品等犯罪的深渊。

2.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毒品犯罪后果:每个公民都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清楚认识到运输毒品等犯罪的严重法律后果。要明白,一旦触犯法律红线,不仅会毁掉自己的前程,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3.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如果在现实中发现有人鬼鬼祟祟在隐蔽地点埋藏物品,行为举止异常,或者听到、看到与毒品交易相关的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这不仅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本案宣判后,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