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这阵子正拿着稀土牌、反制裁清单这些硬家伙跟美方掰手腕呢,没想到背后突然让人捅了一下,下手的不是别人,正是一直跟咱们称兄道弟的印度。 这时候搞这出,明摆着是趁火打劫,算盘打得隔着喜马拉雅山都能听见响。先说说咱们跟美方的这轮较量有多激烈。今年 4 月美方先搞事,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所谓的对等关税,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 中方没惯着,直接 12 箭齐发打出反制组合拳: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还把钐、钆这些关键的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纳入出口管制,要知道这些玩意儿可是高端制造的 "工业维生素",美方好多产业链离了它根本转不动。 不光如此,16 家危害我国安全的美国实体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11 家涉台军售的美企还进了 "不可靠实体清单",海关那边也暂停了好几家美国企业的农产品输华资质,每一招都打在美方痛处上。 就在 10 月 14 号,商务部发言人还明说了,美方一边要谈一边威胁加税,这不是办事的正道,中方是打也奉陪到底,谈也大门敞开,但想占便宜没门。 就在这节骨眼上,印度跳出来了。据《经济时报》这些印媒报道,新德里突然宣布要给本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搞补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冲着在印度、尼泊尔这些南亚国家卖得正火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来的,尤其是东大电动汽车和它的电池产品,这 "狠手" 下得一点都不含糊。 要知道中国电动车在南亚市场有多吃香,单说 2025 年上半年,咱们无锡地区的两轮电动车对印度出口就飙了 102.2%,达 9433 万美元,更别说四轮电动车和电池了,早成了当地市场的香饽饽。 印度这补贴政策坏就坏在 "明帮本土,暗打外资" 的路数上。表面上看是为了实现 2030 年电动车销量占比 30% 的目标,帮本土车企一把,实际上全是针对性的套路。 按照他们的规矩,只要本土车企或者承诺在印度建厂的外资企业,就能拿到真金白银的补贴,比如之前就有政策说承诺投资 415 亿卢比、3 年内投产的企业能享税收优惠。 但对像东大这样已经在当地打开市场、没在印度设厂的中企呢?门儿都没有。 更缺德的是,印度对进口电动车收的关税高得吓人,4 万美元以下的收 70%,以上的直接飙到 100%,东大的车本来性价比高才卖得好,这么一搞,价格优势直接被抹掉,跟印度本土车企比起来彻底没了竞争力。 而且这补贴根本就是世贸组织明令禁止的 "进口替代补贴",专门排挤外国产品。10 月 15 号商务部直接出手了,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这破政策,明说了他们违反国民待遇,给本土企业搞不公平优势,损害了中方利益。 其实印度心里门儿清自己的斤两,他们的电池制造业差得远,2023 年光从中国进口的蓄电池和电池就快 26 亿美元,占了总进口额的七成多,没有中国的电池组件,他们本土车企就算拿到补贴也造不出合格的车来。 现在反过来针对中国车企,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人可能纳闷,印度为啥非要在这时候跟咱们翻脸?说到底还是私心太重,想借中美较劲的机会抢南亚市场。 这些年中国电动车在南亚太火了,2023 年咱们一年卖近 6000 万辆两轮电动车,印度才 94 万辆,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尼泊尔那边更不用说,东大的车因为续航实在、价格亲民,街头巷尾到处都是。 印度眼馋这块蛋糕,又没本事正面竞争,就想出补贴这种歪招,想把中国车企挤出市场,自己当南亚电动车老大。他们可能还想讨好美方,毕竟现在中美经贸摩擦正紧,给咱们使绊子说不定能从美方那捞点好处。 但印度这步棋走得其实特别险。先不说中方已经把官司打到世贸,真要判下来,他们要么撤掉补贴,要么就得吃制裁。更关键的是,他们自己的电动车产业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印度重工业部长之前都承认,国际车企根本不想在印度建厂,特斯拉到现在也就计划开两家门店,连建厂的影子都没有。 现在南亚市场的反应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尼泊尔的经销商都在抱怨,印度搞补贴后,东大的车成本涨了不少,订单掉了一大截,但当地消费者根本看不上印度本土车,要么等东大调价,要么就选别的中国品牌。 毕竟中国电动车的技术摆在那,比亚迪在印度推出的新车续航能到 521 公里,充电五十分钟就能充到八成,印度本土车根本比不了。 说起来印度也是老双标了,之前美国逼他们退出金砖、停买俄油的时候,他们跟硬气,说自己有自主选择权。结果转头就对中国企业下黑手,用违规补贴搞市场封锁。 但这回中方可没惯着,世贸起诉只是第一步,真要是逼急了,后续有的是反制手段。毕竟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那么多电池、电子元件,真要是供应链出点问题,他们的补贴政策就算砸再多钱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