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今天上博看完,东汉《隶书曹全碑册》、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这些195文物

今天上博看完,东汉《隶书曹全碑册》、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这些195文物自然难得,感觉今天书法馆行书怎么这么多啊,黄庭坚的、吴说的、张孝祥的、贯云石的、赵孟頫的、鲜于枢的、沈周的、唐寅的……

我喜欢张瑞图的,很有特点,字体方俊刚劲,和一般行书的感觉不一样。郑板桥的行书,即便不是六分半书也很有特点。叶恭绰自高闲千字文后的题跋,也把文物在抗日战争中的处境做了还原,还是很有意思——上博王献之《鸭头丸帖》,也是叶恭绰捐的(台北故宫的毛公鼎也是他的旧藏)。

看到鲜于枢的自谦“乘兴书此,不可示他人也”,脑子突然脑补了一个画面。后朝的大家很多当年都见过的前朝作品,经历了百余年的流散,今天又都汇集到了上博的同一个展厅,太奇妙了,也许再请他们出来cosplay点评一下,又是一种新认知了。

谢稚柳捐的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当年也是入过宣和画谱的。可惜后面苏轼的题跋没有展开。绘画馆文徵明画的雪景很妙,画山的笔法相对唐伯虎的,我更喜欢小文的。

今天饭点错峰去发现书画馆还有个细节,书画上面的射灯是感应的,没人的时候就自动关了降低照射伤害了。之前每次去人都很多,那种感应就没来得及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