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钟某捅了女同学26刀后,在庭审上一听家属要死刑,当场认怂求饶! 这凶手倒会装可怜,可他忘了,他对着同龄女同学能狠心捅出26刀,半分软心都没有,这得是多冷血? 就因为他作案时15岁,按规矩得坐牢,但卡着“未成年”这档子事,死刑压根用不了,顶破天就是无期。 而且这无期还不是“一辈子”,他要是在里面装装样子、表现好点,还能减刑,二十年后说不定还能出来逛大街。 26刀的暴行背后,是极端的恶意与漠视生命的扭曲心态,这样的行为已远超“年少无知”的范畴。受害者的生命永远定格,而凶手却能凭年龄优势减轻惩戒,这种落差让公众对“未成年保护法”产生质疑。 现实中,不少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者,正是摸准了“年龄保护伞”的漏洞,才毫无顾忌下手。即便被判无期,在狱中通过计分考核、认罪悔罪等方式减刑,实际服刑年限往往大幅缩短,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不能让“未成年”成为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应结合行为恶性、主观故意等调整惩戒尺度,同时强化服刑期间的思想矫正评估,若未真正悔改,不得轻易减刑,让惩戒匹配恶行,给受害者和公众一个公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