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通话请求被拒后,加拿大悄悄转身,接受中方邀请,来华谈两件大事 加拿大外长阿南

美通话请求被拒后,加拿大悄悄转身,接受中方邀请,来华谈两件大事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突然访华,背后其实是北美大陆上一场没声张的利益博弈。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的第二天,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的紧急信件就摆到了总理卡尼的办公桌上。   这位代表农业大州的政治家在信里直白地说,如果继续跟着美国搞关税政策,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出口额三个月内就得归零。这可不是吓唬人,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8月份这个省对中国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暴跌了76%,4万名种植户每年平均损失都超过3万加元。   这场贸易战带来的连锁反应,比渥太华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去年10月加拿大联邦政府跟着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的时候,他们大概没料到中国的反制措施会精准打在加拿大经济的要害上。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40%的油菜籽都要靠中国市场,而中国针对加征关税的反制,直接让加拿大西部农业带陷入了危机。   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甚至公开说,现在每出口一吨油菜籽就要亏损200加元,这种情况已经持续147天了。   更让加拿大政府头疼的是,地方和联邦之间的政策裂痕还在变大。马尼托巴省有家猪肉生产商的财务报表显示,因为中国对加征关税的反制,他们每年损失高达1900万加元,没办法只能裁掉23%的员工。   这种实实在在的痛苦让地方政府开始用行动表态,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不管联邦的禁令,亲自带队访华想恢复贸易,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还在信里警告卡尼,要是不取消电动汽车关税,西部省份下次联邦选举时会一起倒向反对党。   这种压力最后传到了渥太华的决策层,加拿大财长尚帕涅办公室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联邦政府正在偷偷评估电动汽车关税的实际效果。评估出来的数据让人失望,加征关税后加拿大本土电动汽车产量只增长了2.3%,可从美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却激增47%,这直接让贸易逆差扩大了12亿加元。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报告说,因为中国的电池组件占了全球供应链的68%,加征关税反而让本土车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8%。   在这种背景下,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的访华行程就很有说道了。跟以前不一样,这次访问没提前大张旗鼓地宣布,而是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用“应中方邀请”的简短声明公布的,这种低调的做法,也能看出加拿大政府在中美之间的处境很微妙。   就像加拿大驻华大使王镝在《国会山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里说的,加拿大不能既享受中国市场的好处,又参与遏制中国的战略,这种两边倒的政策正在让加拿大付出很大的代价。   其实加拿大的经济麻烦不光是电动汽车关税这一件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钢铁和铝产品加了25%的关税,这已经让加拿大制造业少了1.2万个工作岗位。   更糟糕的是,美国还对加拿大的能源产品加了10%的关税,直接打击了阿尔伯塔省的石油产业,这个省每天向中国出口20.7万桶原油,占它对中国能源出口的62%。在这种双重挤压下,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外交战略。   中国的反制措施做得很精准,也很有定力,在对加拿大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同时,中国海关总署还宣布对从加拿大来的钾肥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这个做法直接影响到了加拿大钾肥公司(Nutrien)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家公司40%的钾肥要靠中国市场,而中国对进口配额的限制,已经让它的股价在三个月里跌了19%。这种用对方的办法反击对方的策略,逼着加拿大企业界开始劝说政府改变对中国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国内的舆论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彭博社的民调显示,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加拿大民众比例,从去年的63%降到了44%,而反对的人从27%升到了47%。   在这种内部外部都有麻烦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改变政策是必然的事。9月下旬,总理卡尼和中方高层见面时,第一次提出了“重新校准中加关系”的说法,这种说法和之前“战略竞争”的调子完全不一样。   之后,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宣布启动对电动汽车关税的“紧急审议程序”,还暗示可能在年底前做出调整,这种态度的转变,也为阿南德访华铺平了路。   阿南德这次访华要做两件事,一是争取中国在农产品关税上松口,二是为加拿大企业争取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可她手里能用来谈判的筹码并不多。   中国外交部明确说过,要取消关税反制,前提是加拿大先取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限制措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的表态也强化了这个立场,他说要是加方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中方会对等取消对加方相关产品的关税。   加拿大的困境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单边主义的政策都得付出代价。当渥太华想在中美之间“两边都占便宜”时,却发现自己落到了“两边都不讨好”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