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90后过的好吗? 30多岁的90后过的好吗?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说90后心态像60岁,压力像50岁,情绪像40岁,唯独年纪刚过30岁。这话扎心但又有点真实,如今第一批90后已经35岁,最小的也踩着30岁的门槛,这群曾被贴“非主流”标签的人,到底过得怎么样了? 答案里绕不开的肯定是“累”,但这累从来不是矫情,是实打实的时代考题。职场上早成了“夹心饼干”,上面有70后、80后占着管理岗,得拼资历拼资源;下面有00后拿着更低薪资敢冲敢闯,得拼体力拼学习能力。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吐槽“996都是标配”,广告公司的策划连续熬三个通宵改方案,头发掉一把工资却没见涨,更怕的是经济一波动,自己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层先被优化。 生活里的担子更沉。买房这件事,对普通90后来说堪比“闯关升级”,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背上几十年房贷,工资还完贷款只剩糊口钱,有人为省房租每天通勤三小时都成了常态。养娃更是“吞金兽模式”,奶粉、尿布、学区房、兴趣班层层加码,有妈妈说自从有了孩子,自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从前的爱好全丢了。更别提父母渐渐老去,体检报告上的异常项变多,突然就发现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连崩溃都得挑时间。 有意思的是,30多岁的90后还活在“双重矛盾”里。一边被生活推着当“全能大人”,一边心里还藏着没长大的自己。朋友聚会上,有人聊二胎奶粉价,有人还在追周杰伦的新歌,说“他还在唱,就感觉青春没走”;明明要应付职场应酬背黑锅,转头就在周末躲家里拼手办、看动画片,被长辈说“不成熟”也偷偷坚持。就像有人说的,我们这代人在经历“延迟成年”,结婚、买房这些传统成年标志都在往后推,哪怕成了家生了娃,也总觉得“还没准备好当大人”。 当然也有焦虑得掉头发的时候。看到同龄人晒豪宅豪车,再看看自己合租的小房间、月薪六七千的工资,难免会自我怀疑“是不是拖了后腿”;想到35岁的职场大关,既不敢辞职又怕被淘汰,只能偷偷在下班后排满考证、学技能的课程。更扎心的是,有人说90后“完美错过财富风口”,赶上大学扩招、房价飙升,好不容易上车买房,又遇上房价波动,连福利政策都总慢半拍。 但要说90后彻底躺平了?倒也没有。吐槽归吐槽,该努力的地方一点没含糊:怕被淘汰就学数据分析、练直播带货,把业余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压力大就去健身房出汗、周末约朋友小酌,找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就算没房没车没存款,也会学着接受平凡,在菜市场挑性价比高的菜,自己做饭犒劳自己,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所以30多岁的90后过得好吗?好像很难用“好”或“不好”简单概括。他们确实背着房贷车贷,扛着职场家庭的压力,体检报告上多了几项异常,偶尔会在深夜焦虑失眠。但他们也没放弃,在疲惫里找平衡,在现实里守初心,哪怕当不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大人”,也在努力守护心里的那份童真。 就像那句话说的,累归累,但90后总会在“累”的土壤里,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这大概就是30多岁的90后最真实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