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霞浦县探索破解“小散弱”学校撤并难题

转自:中国改革报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分类有序完成58所“小散弱”中小学撤并整合。为破解撤并难题,霞浦县推行“撤销+整合+集团化”优化方式,构建“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联动机制,推动撤并平稳有序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推动撤并平稳有序

精准摸排底数。霞浦县成立县领导牵头的专项调研小组,深入12个乡镇50余所“小散弱”学校,通过逐校核查、入户访谈、数据统计等,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科学规划布局。霞浦县创新提出“撤销+整合+集团化办学”三种模式,针对乡村生源零散、硬件条件薄弱的教学点进行撤销;针对生源少、师资配备不均衡、与主校距离近的乡村校进行整合;针对教学质量提升难,中考综合比率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小规模初中校进行集团化办学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布局体系。

多维宣传引导。霞浦县构建“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三方联动机制,通过政策解读会、家长会、“霞浦教育”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讲政策;坚持“先建后撤、先安置后整合”,针对困难家庭,精准提供就业推荐、住房协调、补贴发放等帮扶,为撤并工作筑牢群众基础,实现撤并工作“零舆情、零纠纷”。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就学难点破解

扩容增位,保障“有学上”。霞浦县聚焦撤并后学生安置需求,投资约4.8亿元推进霞浦县民族中学迁建、第十八中学扩建等基建项目,累计新增初中学位3900个,高中学位3960个,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

完善设施,保障“上好学”。霞浦县针对学生食宿难题,投入140万元为3所整合扩大的乡镇中心校配套建设宿舍楼、食堂;将霞浦一中等11所学校宿舍楼建设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计划新增床位6730个,同步提升校园基础设施水平;建立资产统筹调配机制,对撤并学校可复用设备进行系统登记,精准调配至接收学校,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交通护航,解决“出行难”。霞浦县针对异地远距离就学问题,制定专项方案,开通3条定制护学客运线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筹措帮扶资金,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交通费用全减免”“每人每年1000元交通补助”等政策,解决“出行远、安全难”痛点。

部门联动,统筹“师资源”。霞浦县建立教育、编办、人社等多部门协同机制,统筹教学资源,指导接收学校做好学生安置与课程衔接;今年已为105名教师办理调动、职称衔接、工资社保手续;为接收学校核增15个编制、为撤并学校核减15个编制,实现编制资源与办学需求精准匹配。

坚持机制创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盘活闲置资产,释放资源价值。霞浦县对交通便利、建筑完好的“小散弱”学校,改造为“乡村学前教育点”或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位置偏远、利用率低的,按程序评估后出租、转让,所得收益统筹用于农村学校师资培训与教学设备更新,实现“闲置资产”向“教育资源”转化。

推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覆盖。霞浦县在宁德全市率先推行初中集团化办学,以“强校引领弱校”模式,组建以县八中为核心校的“一校三区”教育集团,通过人事、经费、教学、考核“四统一”管理,推动各校区教学质量协同提升、整体跃升。

健全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霞浦县出台《教师城乡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构建“紧缺学科教师跨校交流、名优教师跨校支教、青年教师驻点学习”机制,今年来已选派22名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23名农村教师进城研修。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激发队伍活力。霞浦县建立“农村交流轮岗补贴+评优优先”激励政策,将教师交流经历作为职称评聘重要依据,提升教师交流积极性,推动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有序流动。(霞浦县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