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

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有“拿捏别人的资本”。 2025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出手,引用上世纪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冻结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股权。 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荷兰这么硬气,是不是背后有美国撑腰? 但现实不是这么简单。美国当然有影响力,但这次荷兰出手,更多是出于自己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 荷兰之所以敢这么干,底气主要来自一家公司——阿斯麦(ASML)。这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市场,全世界只有它能造出这类设备。 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它在EUV市场的份额高达46%。别看只是一家公司,但它手里的技术,是全球芯片制造的命脉。 像台积电、三星这样的巨头,要推进3纳米、2纳米的制程升级,全靠ASML的EUV设备。2024年,台积电甚至因为EUV设备交付延迟,调整了整个产能计划。 这种情况在行业内并不少见。客户排着队、设备供不应求,给了荷兰一种错觉——只要掌握了这把光刻机的钥匙,其他国家就得听话。 但产业链从来不是单向依赖。阿斯麦能造出光刻机,也得靠中国提供的关键原材料。 荷兰国内的很多高端制造,其实都在吃中国的饭。比如氟石、铋、重晶石这些东西,荷兰90%以上都得进口自中国。 氟石是光刻胶制造的基础材料,铋是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元素,重晶石在测量仪器里也有广泛用途。说白了,中国掌握着原材料的生杀大权。 就在安世事件曝光没多久,中国也亮出了一张牌。2025年10月,中国正式实施新的稀土出口规定,哪怕含量只有0.1%的稀土产品,都要申请许可。 这条新规一下子卡住了阿斯麦的脖子。业内分析认为,阿斯麦的稀土库存最多撑8周,如果断供,全年损失可能高达43亿欧元。 阿斯麦内部其实早有人预感将来会出问题。前CEO彼得·温宁克在2023年就曾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警告:靠技术垄断吃饭,迟早会引火烧身。 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这次动用《商品供应法》,程序上都很随意。既没通过正常司法审查,也没给中方公司申诉的机会,直接冻结股权、免职高管。 阿斯麦虽然是荷兰的骄傲,但它的市场却越来越依赖中国。仅2024年,中国就连续三个季度成为其最大市场,占比高达49%。 这说明中国市场对阿斯麦的重要性远超欧洲本土,但荷兰政府似乎并不把这点放在眼里,反倒以为,只要卡住设备出口,中国就得认怂。 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靠进口技术的角色。在稀土精炼、材料纯度控制等领域,中国已经是全球顶级水平。像中科院开发的锗酸铋晶体,现在已经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作为探测器材料使用。 安世半导体事件之后,中国并没有直接对等回击,而是采取了点对点的策略。比如禁止其东莞工厂部分产品出口,这一招看似温和,实则精准打击。 苹果、特斯拉等的供应链马上受到波动,部分车型推迟交付,部分芯片订单临时改线。 阿斯麦也没闲着,开始加快马来西亚工厂的建设,希望绕开中国市场。但成本上涨了12%,投产时间也被拖到2027年。 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它仍然无法摆脱对中国资源的依赖。荷兰政府如果继续走强硬路线,反倒可能加速中国在光刻设备上的自主研发。 荷兰这一连串的操作,其实暴露出一种“技术自恋”的盲区。以为有了光刻机就能高枕无忧,忽略了产业链是个环环相扣的整体。 国际博弈讲究的是平衡,不是谁压谁也不是谁靠谁。荷兰以为自己坐拥阿斯麦,就能在对华政策上为所欲为,这种想法就像拿着手电筒照别人,却忘了脚下有坑。 这一场“安世风波”,表面看是资产冻结,背后却是产业结构的全景投影。 荷兰一边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一边忽视了自己的供应链漏洞。中国则用稀土、新材料和产业链的稳定性,给出了一份回应——既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坐以待毙。 不是谁掌握了光刻机就能一锤定音,而是谁能守住产业链的韧性,才是真正的赢家。 荷兰如果再把技术当成唯一的王牌,不仅难以压住中国,反而可能被自己制造的“光”晃了眼。

评论列表

大松
大松 12
2025-10-17 18:56
禁止出口稀土稀有金属给荷兰,禁止进口荷兰的光刻机,如果光刻机里面使用了中国的稀土稀有金属则禁止出口到其他国家,谁进口荷兰的光刻机就断供谁的稀土稀有金属材料!!搞死荷兰再说,禁止进口荷兰鲜花!!先杀个鸡看看!不然的话猴子总在跳
不良人
不良人 5
2025-10-17 19:39
荷兰就是美国的一条狗,再狡辩还是狗,不服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