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观察者网站报道,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创纪录数量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袭击,且无一被拦截。消息称,此次袭击共使用26枚“伊斯坎德尔”导弹。此前单次袭击中该型号导弹的最大使用量为14枚。报道指出,此次袭击动用了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导弹,且所有导弹均未被拦截。 说白了就是现代化改造后的导弹彻底让乌军防空系统成了摆设。 这款冷战后俄军首款新式战役战术导弹系统本就不是新手,自 2007 年列装以来在俄格冲突、叙利亚战场早经受过实战打磨,俄乌冲突爆发当天就一口气发射 63 枚拉开序幕,截至 2023 年 1 月更是累计打出 744 枚,只不过这次的 26 枚升级版显然是带了 "新技能" 上场。 所谓的现代化改造可不是换个外壳那么简单,从技术升级来看,固体推进剂比之前多填了 10% 到 15%,发动机运行时间一延长,射程和速度都跟着飙升,速度能达到每秒 2700 至 3100 米,这水平快赶上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了,这么快的速度让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被压缩到极致。 更鸡贼的是制导系统的升级,原本的惯性制导加卫星修正已经能把精度控制在 20 米内,现在再加上末端光电制导,9M728 巡航导弹甚至能精准命中 5 米内的目标,2024 年 4 月就有过一枚导弹直接砸中乌军三层指挥楼特定房间的案例,这种准头根本不给规避的机会。 突防手段的升级才是这次零拦截的关键,这款导弹本身就采用准弹道轨迹设计,飞得比 50 公里还高,超出了多数防空系统的探测范围,改造后又加了末端不规则机动能力,能在接近目标时突然俯冲或急速转向,挪威研究员都承认,就这一下机动就让 "爱国者" 的拦截计算彻底失效。 更损的是尾部的诱饵投放装置,一撒出电子干扰和热诱饵,乌军雷达屏幕上全是假目标,2024 年夏季就有过两枚伊斯坎德尔 - M 靠这招骗过两枚 PAC-3 拦截弹,直捣地下指挥所的先例。 再看乌军这边的防空家底,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北约援乌的 6 套 "爱国者",这还是唯一能扛弹道导弹的装备,可架不住俄军导弹升级太快。 8 月的时候 "爱国者" 对伊斯坎德尔的拦截率还有 37%,到 9 月就暴跌到 6%,近期更是出现过 4 枚全中零拦截的情况,更别提已经被摧毁了 3 套,占总数的一半,若非北约不停补货早就见底了。 2024 年 3 月尼古拉耶夫刚部署好的一个 "爱国者 2" 连,两枚伊斯坎德尔过去就把雷达和发射装置炸成废铁,连 12 名操作人员带 4 名西方教官全没了,这哪是拦截,简直是送人头。 俄军这次 26 枚齐射的战术本身也藏着门道,要知道伊斯坎德尔系统能混装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9M723 弹道导弹飞得高速度快,9M728 巡航导弹能贴地飞行绕开雷达,两种弹一起扑过来,乌军防空系统根本顾头不顾尾。 之前三年冲突里这系统已经砸烂 1400 多个目标,从哈尔科夫的弹药库(两枚导弹就让数亿美元弹药烧了 24 小时)到利沃夫的发动机工厂(三枚就让无人机产能降 30%),从没掉过链子,这次 26 枚升级版齐射,等于是把过往的单点打击变成了饱和攻击。 更根本的是俄军的 "技术适应战" 节奏比西方快得多,乌军刚拿到 "爱国者" 的改进参数,俄军这边软件升级已经完成,从 2023 年 5 月乌方宣称击落 11 枚,到 2025 年这次零拦截,不过两年时间就彻底拉开代差。 西方专家都承认,莫斯科这套非对称打法已经打破了欧洲安全平衡,过去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老型号就能覆盖 30 多个北约设施,现在升级版的射程和突防能力翻番,26 枚零拦截的战果不过是这种优势的又一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