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17日)表示,我提议用2000枚战斧导弹瞄准普京。但他不喜欢这个主意。 记者:“普京试图劝阻你出售战斧导弹吗?” 特朗普:“嗯,当然。你觉得他会说什么,‘请卖掉战斧’?我确实说过,‘如果我给你的对手几千把战斧,你介意吗?’我确实跟他说过那件事。我就是那样说的。他不喜欢这个主意。有时你必须稍微轻松一点。战斧是一种凶猛的武器。它是一种凶猛的、攻击性的、极具破坏力的武器。没人希望被战斧击中。” 其实,结合特朗普一贯的行事风格与 “战斧” 导弹的实际情况,能清晰看出这种半真半假的军事讹诈是其标志性的谈判套路。 先得算笔账,特朗普口中的 2000 枚 “战斧” 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美军全军战斧导弹的库存满打满算也就 4000 枚,这意味着他一开口就赌上了一半家底。 去年美军空袭胡塞武装,一次发射 80 枚就已是大阵仗,2000 枚的规模别说瞄准普京,光是调动部署就得让美军后勤忙得脚不沾地,这种夸张说辞本身就带着表演成分。 再看 “战斧” 导弹的真实分量,它确实是美军的主力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超过 2000 公里,从乌克兰发射理论上能打到莫斯科,还能低空飞行规避雷达,特朗普说它 “凶猛极具破坏力” 倒不算完全吹牛。 但这武器有个致命弱点,离开美国的高精度地图和卫星数据就是睁眼瞎,就算真交到乌克兰手里,实际使用权还攥在美国人手里。 乌克兰议会官员都直言,美方顶多给少量 “战斧” 做做样子,还得盯着不让随便发射,更别提直接瞄准普京了,这种被层层限制的威胁,威慑力早打了折扣。 这套路其实是特朗普用了一辈子的 “交易的艺术”,跟当年打贸易战的路数如出一辙。2018 年他就靠加征关税恐吓中国,一会儿说要加 50%,一会儿又放风要谈判,本质就是凭空制造筹码。 对日本更狠,当年为打垮半导体产业,又是 “301 调查” 又是威胁加税,逼着日本签协议,把市场份额从 50% 压到 10%。 如今对普京故技重施,先抛出 2000 枚导弹的惊悚说法,再用 “稍微轻松一点” 的玩笑话找台阶,既想施压又怕真把局势闹崩,典型的边试探边讨价还价。 更有意思的是,这招施压的时机选得很微妙。刚在中东斡旋巴以停火捞到 “外交胜利”,就立刻拿 “战斧” 说事,明显是想复制所谓 “极限施压” 的经验。 可俄罗斯根本不吃这一套,普京早放话了,给乌克兰 “战斧” 就得美军人员直接参与,等于把美国拖进冲突,局势会实质性升级。 俄军的 S-350、S-400 防空系统对付低空飞行的 “战斧” 本就有经验,甚至能提前锁定部署点直接摧毁,这种有来有回的反制,让特朗普的威胁更像虚张声势。 说到底,这种讹诈背后藏着美国的底气不足。2025 年美国有 9.2 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利率差带来的利息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特朗普急着解决俄乌冲突腾出手处理内政。 可美军自己也犯愁,“战斧” 生产能力跟不上,库存本就紧张,真要拿出 2000 枚,后续补给都成问题,军事分析师都直言这提议 “没可信度,换来的只会是嘲笑”。 他一边对普京说 “给你对手几千把战斧介意吗”,一边又跟泽连斯基含糊其辞 “可能给也可能不给”,这种左右摇摆恰恰暴露了真实目的 —— 不是要动武,而是想逼着普京坐到谈判桌前,用虚张的军事实力换外交筹码。 这种把军事威胁包装得跟菜市场砍价似的操作,早成了特朗普的招牌。当年他对北约盟国喊 “不涨军费就撤军”,对朝鲜放狠话 “火与 狂怒”,最后都是靠嘴炮施压而非真动武。 这次拿 2000 枚 “战斧” 瞄准普京,本质上还是新瓶装旧酒,用夸张的数字制造恐慌,再用插科打诨降低对抗风险,从头到尾都是场精心设计的谈判表演,毕竟没人真会拿一半导弹库存去赌一场没胜算的冲突,特朗普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