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的法治故事]巷子里的摩托车

办公室柜子里,放着一本当年在派出所用的工作笔记,封面都磨白了,我却总舍不得扔。每次翻开,里面记满的案情、工作记录,还有民警们的名字,一下子就能把我拉回那些年,天天守着派出所,跟兄弟们一起值班、办案子。

那时候,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是老百姓的“琐事”,偶而也会办几个小案。每天早上先开个短会,把当天要干的活分一分,然后要么带着民警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要么在值班室接待来办事的群众。累是真累,有时候连着几天睡不上个好觉,但每次把找回来的钱物交到失主手里,听他们说句“谢谢警察同志”,或者看到群众因为问题解决了露出笑脸,心里就觉得特别值。

现在离开派出所几年了,可总想起所里的那些日子,想起冬天夜里出警,冻的发抖;想起破了案子,兄弟们凑在灶上简单庆祝。那些在一线的日子,那些为群众实实在在办事的时光,没有多轰轰烈烈,却刻在我心里,怎么也忘不了。每次想起,都觉得那些年的派出所生活,是我最踏实、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2021年的一天,天阴沉沉的,风刮在脸上有点凉。早上在所里灶上吃完饭,就给同事们分工,今天重点检查九小场所。安排完后,大家各自带着装备出发,副所长老李带着小周、小张负责镇街道这片。

老李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派出所,眼睛特别尖,平时走路都爱多瞅几眼。他们沿着医院围墙根走,转到后面一条窄巷子时,老李突然停住脚。“你们看那车。”顺着他指的方向,小周和小张看见一辆黑色的公路赛摩托车,歪歪扭扭靠在墙上,车座上沾了不少泥点子,轮胎缝里也卡着草屑,看着像是刚骑过来没多久。

“这巷子住的都是老街坊,谁家有这摩托车啊?”小张嘀咕了一句。老李蹲下去,用手摸了摸摩托车的发动机,还有点温度。“不像是本地人的车,本地骑这种车的少?”他起身往巷子口望了望,对面正好是镇上唯一的小旅馆。“走,去问问。”

旅馆老板姓王,跟派出所的人挺熟,见他们进来,赶紧搬凳子。“王老板,最近几天有没有外地年轻人来住宿?”老李开门见山。王老板想了想,一拍大腿:“有!今凌晨三点多,来了七个小伙子,看着都二十来岁,说话带着甘肃上面的口音,说要住一天,现在还在二楼最里面那间房睡着呢。”

“带我们上去看看,轻点声。”老李说。王老板拿着钥匙在前头引路,二楼的楼板踩上去咯吱响。到了房门口,他轻轻打开房门,里面一股烟味混着脚臭味飘出来。房间不大,三张床上挤了七个小伙子横七竖八躺着,有的还在打呼。地上扔着很多烟头。

老李走进去,轻轻拍了拍离门口最近的小伙子:“同志,醒醒,配合查下身份证。”那小伙子猛地睁开眼,眼神有点慌,愣了几秒才慢悠悠摸口袋。其他几个人也被吵醒,一个个坐起来,眼神躲闪,没人说话。老李把收上来的身份证翻了翻,都是周边省的,再抬头时,看见窗外旅馆院子里,居然还停着一辆跟巷子里一样的红色公路赛摩托车!

“医院旁边巷子里那辆摩托车,是谁的?”老李把身份证放在床头柜上,声音沉了沉。房间里一下子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过了几秒,一个高个子小伙嘟囔:“不知道啊,我们没骑摩托车来。”“没骑?”老李指了指窗外,“那院子里的车是哪来的?

这话一出口,七个小伙子突然慌了,有两个往门口冲,想往外跑。“别动!”老李和小周、小张立刻上前,三个人把门口堵得严严实实。那几个小伙子还想挣扎,可没一会儿就被控制住了。“老实点!跟我们回派出所!”

增员民警赶到,把人带回所里后,我们把两辆摩托车也扣了回来,停在院子里。审讯室里,为首的马某一开始还不承认,说摩托车是在朋友跟前借的。我们拿出之前跟西安碑林警方对接的被盗车辆信息,比对了摩托车的车架号——这两辆价值四万多的摩托车,正是前一天西安那边报案丢失的!

证据摆在面前,马某终于松了口。他说他们七个人从银川到西安打工,没挣到钱,就商量着在西安偷摩托车,骑着回老家。于是在凌晨两点多,他们在西安偷了这两辆摩托车,沿着国道骑了几个小时,到镇上时,一辆摩托车坏了,就找了家小旅馆想歇脚,没想到刚睡着就被我们找到了。

当天下午,西安警方赶来交接,还带来了失主的消息,失主知道摩托车找回来了,特别高兴,说要给我们送锦旗。老李看着被开走的摩托车,笑着跟我们说:“其实也没啥窍门,就是平时多留意点,别放过那些不对劲的地方。咱们干这行,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心嘛。”

那天傍晚,天放晴了,夕阳照在派出所的院子里,暖烘烘的。我看着同事们脸上的倦意,又想起那两辆失而复得的摩托车,心里很踏实,不管是巷子里那辆摩托车,还是旅馆里几个眼神躲闪的年轻人,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就能多一份安全,多为老百姓挽回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