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6 年曾担任邓小平警卫员的马林准备结婚,不料岳母竟提出要 100 万彩礼,

1996 年曾担任邓小平警卫员的马林准备结婚,不料岳母竟提出要 100 万彩礼,这一要求让马林及家人陷入了为难之中。   1996 年上海再就业服务中心门口,马林攥着皱巴巴的创业补贴单。   刚从纺织厂下岗的他,正盘算开个修理铺,手机突然响了。   “小马,彩礼要 100 万,这是台湾的规矩。” 赖母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马林愣在原地,手里的补贴单飘落在地 —— 那笔钱,连零头都不够。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像极了他此刻乱糟糟的心绪。   1995 年纺织厂车间,机器轰鸣声里,马林收到了下岗通知。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业首当其冲,他所在的车间要关停。   拿着通知走出厂门,马林望着灰蒙蒙的天,想起部队里的日子。   转业三年,他从后勤骨干变成流水线工人,如今连岗位都保不住了。   晚上回家,他没敢告诉父母,只说 “厂里要轮休一段时间”。   1992 年虹桥路的雨夜里,刚下岗的马林遇见了撞车的赖敏英。   女孩举着伞站在奔驰旁,高跟鞋上沾满泥水,眼里满是慌乱。   “我帮你处理吧。” 马林脱下军装外套,披在她身上就去联系交警。   那天他跑前跑后,直到深夜才把事情办妥,自己浑身都湿透了。   赖敏英要给钱感谢,他摆手拒绝:“部队教的,见人有难不能不管。”1994 年南京路夜市,马林摆着修鞋摊,看见赖敏英在哭。   她的钱包被偷,连回家的车费都没了,马林掏出当天全部收入递过去。   “你不收,我就天天来帮你看摊。” 赖敏英硬把自己的手表押在他这儿。   后来她常来摊前帮忙,教他用台湾的修鞋技巧,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有次收摊时,马林说:“等我攒够钱,就租个正经铺子。”1995 年冬夜,马林在仓库整理货物时腰椎病犯了。   赖敏英闻讯赶来,背着他往医院跑,高跟鞋都跑断了跟。   她从台湾请来理疗师,还在他的修鞋铺旁开了家小饰品店。   “以后咱们互相照应。” 赖敏英把钥匙放在他手里,眼里闪着光。   马林摸着冰凉的钥匙,心里却暖烘烘的 —— 这是他下岗后最踏实的一天。   1996 年赖家客厅,赖父看着马林递来的创业计划书。   “上海在搞再就业工程,我想办个家电维修店。” 马林的声音有些紧张。   赖父突然笑了:“我在台湾也经历过经济转型,你这股韧劲难得。”他当场拿出一笔钱:“不是彩礼,是投资,我信你的本事。”   马林攥着钱,眼眶发红 —— 这比任何承诺都让他安心。   1996 年订婚宴前,赖母把赖敏英叫进房间。   “100 万彩礼不能少,不然别人会说我们台湾人嫁女太随便。”   赖敏英急得哭了:“妈,马林刚下岗创业,哪拿得出这么多钱?” 她偷偷找赖父商量,父女俩连夜拟了份 “彩礼折抵协议”。   宴会上,赖父把协议推到马林家面前:“心意比钱重要。” 1997 年春节,马林的家电维修店开张了。   赖敏英帮他设计了招牌,还把台湾的管理经验教给他。   开业当天,当年的下岗工友都来捧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也来了。   马林举着酒杯:“没有大家,就没有这个店。 ” 赖敏英看着他,眼里满是骄傲 —— 那个落魄的修鞋匠,终于站稳了脚跟。   1998 年浦东,马林的店成了再就业示范点。   他招收了十多个下岗工人,手把手教他们维修技术。   赖父从台湾来考察,看到店里忙忙碌碌的景象,连连点头。   “当年投资没看错人。” 他拍着马林的肩膀,笑得格外开心。   马林拿出新签的合作合同:“爸,我们要开分店了。”如今,马林的连锁维修公司在上海已有二十多家分店。   他成了再就业先进典型,常去社区分享创业经历。   赖敏英的饰品店也开成了连锁品牌,两岸都有分店。   一儿一女都已成年,儿子在公司帮他打理生意,女儿从事两岸贸易。   每当有人问起彩礼的事,马林总会拿出当年的创业补贴单:“真正的财富,是人心和机遇。”   官方信源:中国政府网 — 民政部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