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大学毕业之后来到了上海,2020-2021年左右的时候准备买房,当时我们能拿出来的所有的钱不到150万,这还包括了装修和买家具的钱,是家里卖了一套房子再加上两家人的全部积蓄才凑到的。
我工作在松江,我爱人在闵行,再加上老人要来上海帮忙带孩子,所以我们买房的时候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老破小。
我们的需求是稍微大一点的,稍微新一点的,稍微近一点的里面找性价比高的房子。
最初的时候,我们在九亭这边看房,因为我们当时住的地方也在九亭,相对比较熟悉。第一个看的是一个比较新的二手房,07年的,360万多一点,但是103平的面积只有两室,而且户型并不是很好,到地铁站也比较远,所以就放弃了。后面看了一个离地铁站近的,380多万,但却是步梯房,且房子被隔成了4个小房间,一看就是之前群租的,感觉群租改过的房子质量可能不行,所以也放弃了。

后来在一个中介的推荐下,我们去看了后面买的这套房子。
进去第一感觉是小区很大,基本上所有的生活所需都可以在小区内完成,连医院都有,这把当时的我们给惊到了。
110多平三房两厅两卫,12楼电梯房,南北双阳台还是全明户型。最重要的是,当时这个小区的均价在3.5万左右,中介和我们说价格可以谈到3.3万。
也就是说只要370多万就可以买闵行,价格比当时我们看的九亭的两个房子便宜,且这套房子无论户型还是层高都很让人满意。
我们当时看房子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邻居阿姨,她和我们说我们这一栋都是自住的很安静,我们觉得自己赚到了,所有很快就入了手。


我们买了房子之后,听了不少这个小区的故事,比如群租问题,还有小区车位问题等等。
听完这些之后,我们心里还很犹豫,觉得现在反正都已经弄好了,而且我们买的这一楼都是自住的,我们家也没车应该不受影响。
住进去了之后,才意识到,小区大的优点是什么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什么菜场,生鲜超市,银行网点等等全部都有,这也是最初我们所看中的,但是小区大的缺点却是需要住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比如因为大所以人多,因为人多所以人杂。
我是第一次知道,早晚高峰的时候,就连进出小区都会堵车,老人小孩在小区里也不放心,快递散落在楼道里无人看管,且到处都有人乱丢垃圾等等。

没多久,业主群里就开始闹着要换物业,当时说是2020年的时候已经换过一个物业公司,然后物业费还因此涨价了,很多人觉得换了大品牌接手,物业费还涨价了,所以应该整个小区大变样。
可没想到最后结果“都一样”,还涨价了,于是就又闹了起来。后面给我们每一户都发了意见书。最终通过招标的方式选了另外一家公司。
本来新物业公司我觉得还挺好的,但前段时间开始整治楼顶种菜以及楼道堆杂物的等等,然后又开始有人不开心了。
在这个小区住了近5年的时间,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区的房价比周边要低不少了,这真的大部分都是人闹的。


年初的时候,我爱人换了工作,在家里人商量了之后,我们想趁着地铁站开通的预期,把房子换到松江。
当我们去找中介问挂牌价的时候,才知道,虽然当时我们买的时候从3.5万谈到了3.3万,但现在房子的挂牌价只有3.2万,如果想快点卖掉,可能还得打个折。

中介告诉我们,因为小区大,所以小区里面类似楼层类似装修的房子也多,大家都挂牌,就看谁价格低,现在整个小区就有近100套房子挂着,有一半的挂了半年了也还没卖掉,如果真的想成交,那就只有把价格压到全小区最低点。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最初就不应该用“捡漏”心理来买房。现在人家要买这的房子也会是用同样的心理,真要卖掉,那不亏本是不行了。
编者手记
兰兰最初觉得自己“捡漏”了,现在觉得自己亏了。
她同样也说按当时她买房的预算来看,当时的这套房子就是她能选择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
时间不能倒流,未来也不能预知,自住买房还是应该聚焦到自身最关注的几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