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放话:中国不还清朝旧债就赖掉8600亿美债!中方反击让美傻眼 2025年,美国债台高筑,财政部眼看着赤字像吹气球一样飙升。就在这关键档口,一出近乎荒诞的戏码再次登场:美国一些政客翻出百多年前的旧账,指责中国没还清清朝时期的湖广铁路债券,还威胁要赖掉中国手里的8600亿美元美债。 这事最早要追溯到2020年。那年8月,美国田纳西州众议员马克·格林在国会提交了一项名为H.Con.Res.110的决议案。 他声称,中国必须偿还1911年清政府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总额高达1.6万亿美元,否则美国就有理由不再兑付中国手中的美债。 当时这份提案并没有什么实际法律效力,也没能通过。但到了2025年,美国债务危机愈发棘手,一些人便又把这份“发黄的账本”拿了出来,试图用历史旧债来抵账,听起来像是要用一张过期的彩票换一辆新车。 这笔所谓的“湖广铁路债券”确实存在过。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财政吃紧,向英法德美四国联合借款600万英镑修建铁路,其中美国银行承销了四分之一。 借款条款极不平等,不仅利率高得惊人,连铁路管理权都得交给外国人,清政府只能拿到其中15%的收益。 更荒唐的是,美国承包商拿了钱后不是想着修铁路,而是草草动工、质量堪忧,没修到三成就跑了。 这条本应连接湖北、湖南、广东的重要线路,最终成了一个烂尾工程。在当时中国老百姓眼中,这些债券根本就是列强掠夺财富的手段,压根不是双方平等谈下来的契约。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秉持“清朝的账新政府不接”的原则,尤其是这种殖民性质的债务,更没有理由继承。 美国一些政客却装聋作哑,跑到2025年还想拿这笔百年前的旧账说事,说到底,是因为自己财政实在是快撑不住了。22025年,美国总债务突破了37万亿,利息支出一年就要吞掉几千亿美元。 眼看这摊烂账收不回来,一些人就开始打“中国牌”。除了马克·格林,还有前参议员玛莎·麦莎莉也在2020年提出过类似主张。 这两人长期对华强硬,动不动就要制裁、要追责,把中国当成替罪羊早就不是新鲜事。 但问题是,中国现在还持有的美债已经大幅减少。2020年时,这个数字还在万亿美元以上,到了2025年7月,只剩下730.7亿美元。这种“先欠人钱,再威胁不还”的操作,让人看了直摇头。 背后还有一个叫“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会”的组织,也一直在推波助澜。他们专门替老百姓追讨这些清朝时期的债券,但多年来被美法院驳回无数次。 可惜的是,这样的失败记录并没能打消他们的热情,反而成了他们继续炒作的理由。 面对这场政治闹剧,中国的回应相当干脆。早在1979年,中美建交后不久,双方就签订了一项资产协议,中国向美方支付8000万美元,用以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第一笔3000万美元就是在当年10月1日付的,账目一清二楚。 再往前追,1943年中美签署的《中美新约》更是明确表示,美国放弃对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债务追偿。那时候正值二战,中美作为盟友共同抗击法西斯,美国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主动让步。这不是口头说说,而是白纸黑字写进协议的。 更别说1980年代,美国法院也明确判定这些清朝债券在法律上已经无效。国际法也有明确规定,像《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就指出,任何条约不得溯及既往。换句话说,早就签好的协议,不可能拿着今天的尺子去量。 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美国一些人想靠“翻旧账”来赖掉中国的债务,不仅在国际法律上站不住脚,在国际声誉上也大打折扣。欧洲一些媒体也对此发出批评,认为美国此举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是在破坏全球债信体系。 从整个事件看,美国这波操作更像是把自己困境强行甩锅给别人。国内债务高企、经济放缓、通胀压顶,这些才是它真正的难题。想靠一张百年前的债券就把如今的债务一笔勾销,简直是在玩“时间穿越”。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历史问题要讲道理,现实问题靠法律。面对无理指控,不但没有回避,反而拿出一份又一份协议和凭证,把这出“赖账大戏”彻底拆穿。 其实,中美之间的债务关系从来都不是核心矛盾,真正的问题是信任。一旦这种信任破裂,不只是中美,全球市场都会受到牵连。如果美国连最基本的债务承诺都守不住,美元的信誉还值几个钱? 这场围绕8600亿美债的风波,说到底是一场政治表演。但观众已经越来越清醒。世界不是任由某国单方面定义规则的棋盘。 历史不会重复,但教训必须记住。谁在认真做事,谁在甩锅卸责,时间看的最清楚。